汇金增持蓝筹ETF不容小觑
汇金再次大举增持,但市场总体反应较为平淡。半年报显示,中央汇金公司上半年合计增持四大国有银行5.68亿股A股,按照上半年加权平均价计算,估计耗资约20.86亿元。另外,上半年汇金狂揽华安上证180 ETF、华夏上证50 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3只蓝筹ETF,动用资金量近150亿元。
汇金增持以前被不少投资者评价为“雷声大、雨点小”,而今年上半年称得上“雨点不小”,积极抄底的意味更浓,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这体现在增持品种与投入资金的增加上,一方面,增持对象在四大国有银行的基础上,新增了光大银行和新华保险,并买入蓝筹ETF。另一方面,买入蓝筹ETF的汇金在资金投入上明显增加。汇金前四轮增持银行股的资金投入分别约为21.1亿元、2亿元、27.68亿元及超过20亿元,而其今年上半年增持蓝筹ETF的大手笔,超过了前四轮增持国有银行股的总投入。
本轮汇金增持的最大亮点在于买入蓝筹ETF,由此产生的杠杆效应大于从二级市场购买某只蓝筹股。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国有银行股股权已过度集中,汇金继续大幅增持的空间很小。半年报显示,汇金公司持股占中国银行流通A股的比例高达96.73%。相比之下,蓝筹ETF可为汇金增持提供更大的流动性。其中,汇金6月末持有180ETF达144.78亿份,一跃成为第一大持有人,占上市总份额的比例高达58.16%。
汇金增持通常被市场解读为维稳护盘的目的较强。在IPO重新开闸之前,汇金增持还容易被看作意在为IPO“保驾护航”。实际上,汇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增持,首先表现出对A股中长期走势的看好,进一步凸显主板所处位置的底部特征。特别是汇金买入蓝筹ETF,假如遭遇较大系统性风险,蓝筹ETF的振幅很可能大于估值水平较低的国有银行股。在宏观经济欠佳的上半年,汇金敢于买入蓝筹ETF,且出手如此之多,由此传递的信号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