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概念掀涨停潮 4股面临价值重估
周二,上海自贸区指数涨幅在wind76个概念板块中位列首位。板块成分股掀起涨停潮,除浦东建设和外高桥2只股票继续停牌外,其余7只成分股悉数涨停,成为两市最亮眼的明星。值得关注的是,上周五,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但在亚太市场大跌的压制下,该概念指数仅上涨3.47%,利好消息尚未完全发酵,这也为本周一自贸区成分股的涨停潮埋下了伏笔。
自贸区法律保障成亮点
据媒体报道,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转变政府职能,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放在首位,表明制度创新才是试验区的重心所在。而强化法制保障方面的表述,将为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下基础。
中证报消息,在8月10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研讨会”上,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就表示称,上海建设自贸区,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
具体来看,在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管理环节,选择《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允许类和国家支持试验区先行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取消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事实上,在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中,影响较大的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过去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变成了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三种。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外商投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同时,地方政府的审批权限,也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允许类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项目门槛,放宽到了3亿美元。而在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在117项审批中涉及外资的一项,即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合同的审批,已经完全取消。
上海自贸区将释放巨大政策红利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鼓励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基础上先行先试自由贸易园区;熟悉贸易事务的上海WTO事务中心总裁王新奎也表示,这是一个国家战略,至少和当年浦东大开发差不多;面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变化,需要扩大开放改革。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意义不亚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底基层考察时鼓励支持上海积极大胆探索,到如今的正式获批,这一系列举措体现的正是新一届政府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以及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的思路。从“试验田”的说法可以看出,下一步出台的部分配套政策将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自2010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反复强调,自贸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这些因素来看,自贸区的设立会加快上海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设计方案来看,上海自由贸易区将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扩大服务业开放、税收更加优惠等政策,探索对国际人流、资金和货物的全面开放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自贸区内将放开市场准入,外商将获得准入前国民待遇的资格。上海自贸区正在变成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通过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变革,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可能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