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后公布。
对此,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其微博上表示,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是重大利好消息。
---------------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 概念股迎爆发(附股)
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后公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今年上半年,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上报国务院审批。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等。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该方案草案。
概念股一览:
据分析人士表示,这将对港口、物流、贸易、地产、金融等行业构成利好。
交通运输行业:上海机场;
港口:上港集团、浦东建设;
金融商贸:浦发银行、龙头股份、上海三毛、锦江投资、上海物贸;
地产:外高桥、界龙实业。
临港概念股:上海佳豪、中华企业、上海建工等。
机构视点
海通证券近期发布研报称,自贸区渐行渐近,推荐上海机场和上港集团。
年初上海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指出上海未来将积极探索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点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贸易与金融、航运、物流、制造、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近期,上海各部门正紧锣密鼓的为自贸区做配套调研和方案制定,运营细则有望很快上报国家层面。种种迹象表明,上海自贸区离我们越来越近。由于自贸区将围绕外高桥保税区、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进行集中建设,随着具体政策细则的出台和落实,有望极大促进区域内如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运输子行业的发展。我们对行业和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如下的梳理,我们重点推荐上海机场和上港集团。
上海机场:自贸区推进有望使公司打造成未来综合性的航空城
对年初《条例》中涉及的“自由贸易园区”、“免税商品购物店”等内容,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无疑将直接受益未来自贸区的细则落实。这是因为,浦东机场综保区已成功引进融资租赁、分拨中心、第三方物流等企业,初步形成融资租赁规模化发展和跨国公司亚太分拨中心集聚运作趋势。不仅在经济功能、经济规模方面奠定初步基础,而且在贸易便利化环境打造方面具备一定条件。上海机场在浦东自由贸易区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有待政策出来之后进一步分析,但是我们认为包含上海机场在内的浦东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有望给公司带来以下三个层面的影响:
有利于吸引中转旅客,聚集物流效应,打造客运和货运的航空枢纽
自由贸易区内将有望成为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叠加国境免签政策(国务院去年底批复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经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外籍旅客将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上海机场对于国内和国际中转旅客的吸引力将得到很大的加强,从而有利于上海机场打造航空客运的中转枢纽港,从而给机场带来更多的国内国际航空流量。
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我国的产业升级,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从而带来更多的航空货源,有利于巩固浦东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港的地位。
自由贸易区将有望促进公司非航业务的更快增长
自由贸易区对于客流的集聚效应、尤其是中转旅客的增加,将有望给公司非航业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流的增加本身会带来机场消费量的上升,而中转旅客的增加则会增加这部分旅客的驻足消费,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免税概念,将进一步驱动免税业务的增长,尤其是考虑公司免税店商品价格甚至都低于香港。不仅如此,未来免税业务有可能由机场内向机场外扩张,而且我们不认为这会对机场内免税业务带来冲击,毕竟目前机场内免税店吸引的对象是途经机场的国际航空旅客,在机场购物仍有最大的便利性,而且蛋糕做大了之后,所分到的将有望增加。
自由贸易区将有望促使公司向航空城方向发展
上海自贸区建设对机场未来客、货吞吐量增长显而易见,因为相关贸易政策的开放和便利(如贸易,税收,购物相关等)有望使客货运输量加速提升。但对上海机场未来流量的集聚效果则取决于政策落实能将上海机场以及周边区域打造成为什么样的综合体。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机场的业务形态一般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流量快速增长带动航空性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然后,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无法高速增长,但凭借庞大的流量以及经营模式的优化,机场的非航收入越来越成熟,对收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最后,成熟的机场发展到更高级的商业模式阶段,即集航空、商业、餐饮、租赁、地产等各种业务于一身的航空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