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通过股市来提高直接融资规模,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市场要处于健康运行状态,而长时间缺少IPO的市场很难说是健康的。因此,只有将资本市场打造成为金融和科技的对接平台,才能化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融资规模不足的现实问题。这既可为市场提供新鲜“血液”,又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这个角度看,IPO重启宜早不宜迟。
第三,尽快重启IPO,是“搞活”股市的一个重要策略。
本轮IPO暂停从2012年11月16日开始至今已近9个月,在中国股市历史上8次IPO暂停中位列第三。按照目前的市场预期看,本轮IPO暂停时间有望实现“超越”,因为排名第二的是近10个月,位居榜首的也不到13个月。
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起始于今年6月7日,当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于6月21日截止。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已超过两个月,征求意见截止也已过一个半月,但IPO重启仍没有动静。在政策环境、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及资金面都支持IPO重启的背景下,市场将一些信息解读成是为IPO重启试水,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市场需求:尽快重启IPO。因为缺乏IPO刺激的股市,对资金来说总有一种“鸡肋”的感觉。因此,尽快重启IPO,也是“搞活”股市的一个重要策略。
此外,资金面完全能够应对IPO重启带来的融资压力。中国拥有大量的民间资本,这些资本因投资途径狭窄而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房地产、大宗商品或其他商品的炒作上,搅乱了市场秩序。而适时恢复新股发行则为这些资本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在流动性有充足保障的前提下,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IPO重启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最后,资本市场全面恢复融资功能,既是资本市场改革实现重点突破的象征,也是其市场功能得到完善的体现。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称,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转型,都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理应勇于担当。(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张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