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正在经历一场由传统的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向移动健康管理产品的转型。当前产品主要包括:血压测量、血糖测试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其中电子血压计占全球市场份额15%左右,位列第三。2010年公司与消费电子厂商苹果合作,推出了iHealth系列产品,成为穿戴式电子医疗市场的先锋力量。
二、硬件产品 - iHealth 系列潜力十足。
公司持续丰富自有品牌iHealth移动健康管理系列的产品线,在2013年的CES消费电子展上又推出了新型血氧仪和血糖仪。根据GSM协会的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23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设备厂商、内容和应用供应商、医疗保健服务供应商将分别获得约66亿、26亿和24亿美元的收入。iHealth系列作为移动医疗领域的典型应用有望在这场行业盛宴中率先受益,同时其超过50%的毛利率也将在未来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的收益效率。
三、借力“大数据”,创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呼之欲出。
公司立足于移动健康管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通过将移动互联理念植入传统医疗器械产品中,率先开辟了穿戴式医疗电子的新趋势。但是将测试数据与移动智能终端相连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如果能借助云存储技术将海量患者健康信息通过云端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并进一步与医院的病例系统相连接,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并向用户提供相应诊疗资源的匹配建议,这将对现行的医疗管理模式产生颠覆式的影响。相关部门估计,我国医疗资源浪费占到医疗总费用的30% 以上;按照2012年国内卫生总费用2.89万亿测算,每减少1%的医疗资源浪费可节约全社会医疗开支近290亿元。对于九安而言,其如能借助在移动医疗管理领域的先发优势和率先上市的资本优势牵头整合产业链核心环节,未来成长将不可限量。
四、想象丰富,现实骨感,暂不评级。
尽管公司有望通过产业链延伸分享下一波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行业的高速增长,但其当前的经营情况确并不乐观,2012年全年净利下滑超过六成,如果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723万元)进行费用化处理,那么公司2012年全年净利或下降为零。随着自主品牌 iHealth 销量增长,公司短期成长逻辑为:1)毛利率显著提升,2)外需回暖。
根据测算,公司 2013 和 2014 年每股收益有望达到 0.08 和 0.13 元,业绩有望逐步好转。但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4年市盈率仍然过高,其中隐含了市场对公司未来整合移动医疗产业链的乐观预期。当“传统硬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后,市场总能迸发出热烈的想象。暂不对其进行评级,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公司后续产业链延伸的动作并谨防股东减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