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季报相比,除因基数较小免予预告的个股外,已发布的业绩预减报告有所增加。化工及机械、信息设备成为中报“变脸”的密集区:15只机械设备个股下调业绩,化工行业个股也有10家上榜。业绩预期变幻,让机构在内的投资者频频“触雷”。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表示,一方面,宏观经济走势影响,受制于行业周期,均是业绩变动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大范围、大幅度的业绩下滑仍应引起重视。
根据数据,年初至今,机械行业指数跑输大盘。成本上升、产能闲置,让其成为业绩向下修正的主力行业之一。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行业上游等变化,让石化行业二季度业绩环比普遍下滑。
专家表示,中报业绩预减个股增加,客观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但在风险揭示方面,个别股票仍存在陈述不充分的倾向,“地雷”频发值得投资者警惕。
“业绩预期因经济走势而变动,评价上市公司在此过程中是否尽责,关键看其风险揭示是否充分。”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说。由于部分季报未经外部审计,一些个股往往在半年报、年报前“变脸”,仍有业绩“头重脚轻”、风险陈述不充分的倾向。
近年来,业绩下调“变脸”频频成为触动投资者神经的名词。2012年,上交所就在备忘录中要求,上市公司应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强调前瞻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上月公布的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中,证监会再次明确遏制发行人上市当年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投资者在专注淘金中报之余,也需要防范“地雷”。(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