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板块聚焦 > 正文

周期股业绩分化 成长股有估值压力

www.yingfu001.com 2013-07-14 18:07 证券市场红周刊我要评论

  又到一年中报披露时,从今年经济形势变化看,上市公司中期整体利润增长同比极可能要弱于2012年同期,而二季度单季,整体利润环比甚至有可能出现下滑的局面。

  上市公司中期利润整体下滑成定局

  一季度,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整体弱复苏,宽松的流动性让企业经营有了一定改善,盈利有了明显增长,A股公司整体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0696亿元、净利润5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3%、10.27%(可比数据),而剔除金融股后,非金融企业盈利同比增长5.2%,较去年全年的-11.7%和去年三季度最低的-16.4%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不过,这种良好势头预计在二季度将很难维持,毕竟二季度企业所面临的经济下滑背景和不佳经营现状要明显弱于一季度。

  从二季度的月度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并未很好延续一季度弱复苏势头,相反则出现了持续下滑趋势。数据显示,4~6月份期间,受海外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国内流动性有所收紧、资金在银行间空转且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的背景下,企业开工明显不足,停业、倒闭、法人跑路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日渐增多。虽然反映大型企业的中采PMI指数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但6月中采PMI指数已下滑到50.1显示经济下滑明显;而反映中小企业的汇丰PMI自5月份以来已经持续2个月停留在荣枯线下(5月49.6、6月48.3),表明我国制造业已经出现萎缩和幅度持续扩大趋势。与此同时,最新的6月PPI数据已是连续第16个月出现同比下滑,同比下跌2.7%、环比下降0.6%,同期6月CPI也创下4个月以来新高2.7%。CPI和PPI数据背离显示我国经济实际需求不足,国内企业仍处在去库存和产能过剩的阶段(图1).

  与此同时,因二季度期间海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尤其是新兴市场放缓明显以及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对出口企业影响的逐步加大,我国出口行业利润明显下滑,虽然4月份受“虚假贸易”因素干扰出口数据大涨创阶段新高,但随着监管加强后,5~6月的出口数据已经出现持续下滑,6月出口同比-3.1%,为2010年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可以认为,出口型企业二季度单季利润会出现明显下滑,而这种下滑将会平滑掉企业一部分一季度利润,这对企业原预期的中期利润影响较大;而二季度期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滑也对我国资源类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巨大,以有色、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高杠杆的企业大部分公司业绩将会继续大幅下滑。对于目前市场上表现出色的科技股(新媒体、4G、大数据、手游、智慧城市等),虽然涉及各行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但从利润实现情况看,其业绩兑现时间点要晚于股价表现,预计今年中期业绩表现要远远弱于股价表现,同时,目前这些科技股的超高估值也面临着估值修复,后期股价表现分化较明显。

  总之,目前1145家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中虽然有62.8%的企业预喜,但考虑到其中有9成以上的公司中期业绩预期是跟随一季报而同时发布的,而这种预期又是建立在二季度经济好转且盈利持续的背景下做出的,在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预计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向下修正将会增多,整体利润将会明显下滑。

  银行利润增速继续放缓

  继6月28日银行指数大涨4.28%之后,7月11日,银行指数再涨4.32%创半年内最大日涨幅,并推动大盘上涨64.86点。从目前银行股估值来看,其整体市盈率只有5.54倍、市净率1.1倍,已处于历史极低位,16只银行股中有8只破净。从银行股的一季度每股收益及利润增长来看,其仍保持着较高增速,只不过这种增长势头已从前两年的30%多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2.65%,预计二季度这种增长势头仍继续放缓。

  二季度,因经济形势的不乐观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开工意愿不足,贷款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储蓄存款定期占比却在4月之后有了较明显的上行,这造成了银行业息差收入的明显减少;6月下旬,央行收紧流动性措施更是促使了部分银行非存款负债成本上行,导致了6月单月净息差受到的负面冲击相对较为严重,这拖累了二季度银行业的息差收入;与此同时,自2012年以来各大银行根据金融监管要求,对一些企业贷款停止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物顾问费和咨询费的措施,也造成了部分中间收入锐减,不过,好在银行业银行卡、咨询顾问、投行业务等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也对冲掉部分不利因素;当然,在二季度期间,国内经济下行带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新生贷款不良率在二季度还有着增长和蔓延的势头,呆坏账的增多对二季度银行业利润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高杠杆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业绩影响较大。

  总之,二季度银行实现利润增速相对一季度12.65%的同比增速而言,在诸多负面因素影响下仍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滑,这种下滑势头有望随着今年去杠杆化的进程加快,银行不良资产核销加大对冲不良率上行所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后,有望在四季度末重新转向。

  汽车、地产业绩有望大增

  上半年,因钓鱼岛纷争影响,日系汽车进口及合资方产销量的下滑带来其他汽车产销量增长,同时,因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增长和消费升级,以及部分地区限购传闻也刺激了我国汽车产销量。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10日发布的上半年整车销量数据。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分别达到1075.17万辆和107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3%和12.34%,增幅分别高于上年同期8.75个百分点和9.41个百分点。中汽协表示,今年汽车工业开局良好,一季度产销增速超过10%,4、5、6月产量增速分别为15.3%、13.5%和9.3%,增速虽有小幅回落,但总体较为平稳。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汽车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8%/20%,4月以来汽车行业累计经营情况持续改善(一季度汽车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8%/10.6%)(图2)。反映到22家汽车整车上市公司中,可以看到目前已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中通客车、比亚迪、东风汽车、江淮汽车、福田汽车,除东风汽车和福田汽车预告业绩下降外,其他3家均出现大幅增长,特别是比亚迪中期业绩增幅高达2973%。而从市场表现来看,因前几年持续下跌以及今年上半年产销量明显好转利好刺激,二季度22只汽车股(整车)跑赢大盘-11.51%跌幅的有13只,其中涨幅在20%以上的有一汽轿车、比亚迪、广汽集团、金龙汽车、江淮汽车。从投资角度看,因新品及结构变化导致二三季度有望淡季不淡的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继续保持高增长,而估值较低的江淮汽车也有继续上涨的机会。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