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项目1:米东天山2X2000t/d项目采用新疆华泰聚氯乙烯树脂生产线排出的电石渣作为石灰质原料,年生产水泥150万吨,约需消耗干电石渣102.1万吨/年。项目投资4.88亿元,2011年3月投产。项目可申请CDM项目,年减排的CO2约57.6万吨可出售,每年将获得约500余万欧元出售额。江苏汉天投建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改工程,项目金额5943万元,该项目利用其水泥窑余热发电,实际上就是相应减少电力系统燃煤电站产生同等电量而产生4.06万吨的CO2的排放,也可出售。
CDM项目2:投资3816万元建屯河水泥布尔津分公司在2000t/d生产线项目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4.5MW项目,可减少CO2排放量2.76万吨。投资3.08亿建设阜康工业园3×25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二期电石渣制水泥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熟料77.5万吨,年产水泥99.87万吨,消化电石干渣72万吨。
海螺水泥:行业龙头: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和供应商,“海螺牌”水泥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大型桥梁、核电站、水电站、机场、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各类国家重点建筑工程,公司先后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兴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3条12000吨生产线。2012年公司获福布斯亚太地区最佳上市公司50强排名第三。截至2012年底,集团熟料产能达1.84亿吨,水泥产能达2.09亿吨,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881MW.
“海螺”牌高等级水泥和商品熟料为公司的主导产品。公司在华东、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质石灰石矿山资源,含碱度低,碳酸钙含量高,为生产高品质低碱水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公司生产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旋窑工艺技术。“CONCH”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海螺”牌水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免检产品,长期、广泛应用于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工程,如:京沪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浦东国际机场等工程。同时,产品出口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螺集团是国内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最早应用者。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共同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该技术直接利用水泥窑头、窑尾排放的纯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回收发电,无需消耗燃料,发电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余热发电技术被列为中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该余热发电技术在行业内迅速得到推广,截止2012年2月底,已推广了159套机组,规模达到1930兆瓦,涉及国内外45家水泥企业集团、235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发电量约146亿千瓦时,按照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年节约518万吨标准煤,减排1347万吨二氧化碳。截至201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成54套余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39MW.2012年,出售经核证碳排放量收入3775万元。
2012年6月,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芜湖海螺参与青松建化的非公开发行,以13.53元/股合计认购1.378亿股,占青松建化股份总数的比例为19.99%,公司成为青松建化第二大股东。公司将与青松建化在水泥主业新项目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和管理、收购兼并、水泥市场整合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推进新疆地区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青松建化将积极利用公司在水泥主业的技术、管理、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运行质量。农一师将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项目方面对青松建化予以支持,青松建化和公司将积极利用新疆的能源和资源优势,进行共同开发。2012年11月公司增持青松建化61万股股份,累计持股占其总股本的20.08%。
截止2012年末,公司持有巢东股份16.28%股权,初始投资9801.97万元;持有冀东水泥15.39%股权,初始投资26.01亿元;持有青松建化20.08%股权,初始投资18.21亿元。
华新水泥:2012年公司实现水泥和熟料销售总量4234.58万吨,同比增长9%。水泥产品在湖北销售水泥1739万吨,市场占有率20.8%;在江苏销售水泥116万吨,市场占有率0.9%;在西藏销售水泥79万吨,市场占有率27.1%;在湖南销售水泥432万吨,市场占有率4.8%;在云南销售水泥252万吨,市场占有率4.2%;在重庆销售水泥292万吨,市场占有率6%;在河南销售水泥136万吨,市场占有率1.1%;在四川销售水泥209万吨,市场占有率1.6%;上海销售水泥89万吨,市场占有率3.7%(以上数据均源自内部统计)。公司景洪2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入试生产;万源7MW、恩施3.6MW、郧县9MW等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完成了对湖北金龙水泥有限公司、湖南桑植项目的并购。此外,年内公司实施的塔吉克斯坦项目,是公司实施海外发展战略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项目。
公司始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是我国水泥行业具有百年历史龙头企业,素有“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美誉,50年代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远东第一”。
2011年11月,公司完成以14.01元/股非公开发行1.28亿股A股,募资净额17.43亿元,建设15个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总投资8.31亿元,募资投入7.2亿元),25个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总投资5.83亿元,募资投入4.56亿元)[2012年5月将10个混凝土项目尚未投入的1.73亿元募资变更调整至7个新增募投项目,见概念4],1个骨料生产线项目及偿还借款(总投资1.66亿元,募资投入1.59亿元)以及偿还公司借款4.6亿元。运营后,新增雨拌混凝土年产能530万方(设计产能),骨料300万吨;拟投资余热发电项目投产后,每年平均可以减少外购电量70871万kWh,新增利润总额1.9亿元;新建设25座混凝土搅拌站,每年平均可新增利润总额1.35亿元;骨料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年均新增利润总额3713万元。合计年均新增利润总额3.6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Holchin B.V。按所持比例认购5108.80万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已投入募集资金共15.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