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暴力伤人”的程度则可以分为“外伤型”和“内伤型”。
被领导不冷不热逼得“崩溃”
定义:“外伤型”是指外界“坏表情”对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伤害。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该科室两年多接触的患者以“外伤型”居多。
最典型的是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会计小李,领导好像对她的工作有很大的意见,格外挑剔。不论小李怎样做努力,就是得不到领导的正面回应。在意识到领导的态度后,小李决定做一些改进,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待人接物的态度,小李的转变让不少同事刮目相看。但是没想到的是,领导依旧对她不理不睬。崩溃的小李萌生了辞职的念头,但家中刚刚贷了款买房的现状却让她十分尴尬。她开始失眠,无奈之下只好前去就诊。
对策:
遭遇外向型表情暴力的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若自己做的是正确的,那就说明是对方的问题,那我们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平时也要注意维护人际关系。
“心里骂脸上笑”,容易得内伤
定义:“内伤型”是指经常被迫在情绪消极时还要维持一种愉悦自然的姿态。临床上称之为“微笑型抑郁症”。
微博上有个段子“把脾气发出来叫本能,压回去叫本事”,引得众多网友转发。
“现在我天天把脾气‘压回去’。”27岁的小蒋(化名)是某公司的前台,每天的任务就是给无数客户进行分类导引。时间一长,小蒋受不了了:按照公司规定,无论客户的脾气再坏,自己再气,都得笑脸相迎,“在摄像头下每天露着8颗牙微笑,都笑得内伤了。”而且前来的客户也分成三六九等,“有很多人找借口来吵架的。”最令小蒋纠结的是,自己一旦回绝,骚扰者会立刻向上司投诉。
对策:
袁勇贵:受到内向型表情暴力的人真正就诊的其实并不多。这一类人群要更加地放宽心,在非工作场所,合理地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像小蒋这样“装”出的笑容有时候反而会给人更大的压力,而这样的笑容也会让自己更加“内伤”,尽管传递给了周围人快乐的信号,在本该接受慰藉和鼓励的时候,却要独自承受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