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世界性角色转型
但几乎在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你都会看到中国移民社区,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几百年前因战火或饥荒而逃离中国的,但适应了陌生的异国环境中,而且通常也很富有。中国文化也随之扩散,但也许更多是在那些拥有共同理念与价值观的中国社区之内。
因此习近平的演讲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当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不出国,甚至不离开自己所在省份,而只有很少外国人在中国有亲身经历的情况下,中国和世界如何相互了解?历史上的罗马、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世界性强权国家都是通过战争和武装征服实现霸权的,也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暴力来维持的。中国将不可能被允许以英国人或罗马人的方式使用自身的武力,而且中国人从心底里也不相信暴力是取得和维持全球影响力的方式。中国必须找到合理的方式来实现本国人与外国人的相互了解,并为此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没有外部世界,中国也不可能发展。
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应该解决的问题,外国也应投入努力来了解中国和亚洲。在这个意义上,大多数西方主要媒体未参加博鳌论坛一事,是令人不安的。他们应该在场。也许到2020年,当中国和亚洲的国际地位更为提高时,他们就会在场了。
英国金融时报9日发表题为《中国向世界性角色转型》的文章,文章称中国人从心底里不相信暴力是取得和维持全球影响力的方式。中国必须找到合理的方式来实现本国人与外国人的相互了解,并为此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没有外部世界,中国也不可能发展。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博鳌论坛,作为亚洲对达沃斯论坛的回应,是1998年由三位前总理(首相)构想出来的——澳大利亚的鲍勃霍克(Bob Hawke)、日本的细川护熙和菲律宾的菲德尔拉莫斯(Fidel Ramos).1999年他们访问中国时,向中国政府政府建议开办一个亚洲的论坛。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接受了这个想法。首次博鳌论坛2001年在海南岛举办,以后的历届也都在该地。它把亚太国家带到一起——像印度、日本、中国这样的大国;太平洋一端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太平洋另一端的斯里兰卡与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的其他“斯坦”,以及蒙古、柬埔寨、尼泊尔、缅甸、印尼和菲律宾。除了博鳌论坛外,世界上还能在其他地方看到以色列和伊朗作为同一组织的成员、其代表在同一栋建筑中出现的场面吗?博鳌论坛的28个成员国占全球GDP的将近40%,人口占全球一半多。但西方媒体却对博鳌报道甚少,这或许说明欧美专注于内部的经济政治问题,对那些展现亚洲影响力的新闻已兴趣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