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宽松预期释放动能 力促A股“抗震”
时隔5年,四川再次遭遇大地震。但对于这一次考验,不少市场人士认为A股“抗震级别”将高于“5.12”。
这次地震对刚刚出现反弹迹象的A股将造成怎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5.12”市场数据发现,地震在短期内对投资者信心有一定影响,但并未造成倾泻式暴跌。分析人士表示,结合当前扩大RQFII试点机构、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A股、中国版“401K”计划迅速推进等流动性放宽预期,以及技术面走好的现状来看,这一次A股的“抗震”能力或更强,且中长期趋势不改。
宏观浅析
货币政策或微调
4月20日,芦山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否会对当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12”汶川大地震后,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央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业内人士指出,芦山地震并不会改变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不会有太大调整。尽管央行或对受灾地区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及政策,但是都仅限于受灾地区,不会是全国性的货币政策放松。
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者也告诉记者,即便是在震后救灾过程中,国家可能会加大投资和财金支持力度,但抗震救灾需求并不是普通经济生产中产生的有效需求,而是一种修补性需求。
该经济学家指出,灾后重建使资源消耗增加了,所以用于国内其他地区、其他经济领域发展的资源就相对减少了。灾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银行信贷规模将会因灾后重建大大提高,而为了实现全国的目标,其他地方调控的任务就会加重。财政同样如此,对灾区宽松的同时,意味着其他地区有所紧缩。
投资者还未完全从黄金、铜、原油价格暴跌阴影中走出,如今又遇地震,这是否会再度冲击疲弱的大宗商品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水电、有色金属、天然气等矿藏十分丰富,地震所造成的基础设施破坏,能源供给的中断,将可能会对铅、锌、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产生提升作用,加大工业生产成本。
2008年“5.12”后第一天,即5月13日,国内期锌多头强力上攻,炒作非常明显;而5月14日也延续了13日冲高回落的走势,不过之后价格便大幅下挫,回到震前的波动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四川工业和制造业产量在国内总量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雅安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不大。在能源供应发面,市场人士指出,鉴于四川省内水电站比较多、煤炭产量较小,煤炭外购通道有限,且灾后重建将可能带动电力需求,如果灾后大面积出现水电站因检修、维护或水库无法正常蓄水等原因无法正常发电,将有可能形成省内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不过,四川除天然气外,天然原油、汽油、柴油等在全国占比非常小,对于全国的供应平衡影响甚微,所以地震对原油的影响较小。
现状分析
流动性“活水”注入
分析人士认为,芦山地震并不能改变A股当前的客观环境:流动性可能再度充裕的预期便有利于A股“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