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纺织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年均增长4.5%-5.9%。由于棉花产量难以大幅提高,预计棉花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8%降到2015年的25%左右,而化纤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70%提高到2015年的75%以上。
在天然纤维供应量增长不足的情况下,未来纺织原料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再生纤维的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化纤和再生纤维比例将逐步加大,纤维消费量的增长主要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这对粘胶短纤消费而言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支撑。
粘胶短纤是取自棉而优于棉的纤维材料,属于棉花的替代品,其对棉花的替代渗透率逐年越来越高。相对于每年750-900万吨的棉花消费量而言,1%的替代就能够拉动近10万吨的粘胶短纤需求。实际上,2009年以后粘胶短纤在国内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在10%-25%的增长速度,而棉花的消费量反而缓慢下降,这证明实体行业中的替代一直存在。
粘胶主要相关标的弹性分析
建议关注粘短相关标的:澳洋科技、南京化纤、三友化工。
澳洋科技共有24.3万吨权益产能,单位股本拥有最大的粘胶产能,是所有标的中弹性最大的公司。
三友化工拥有国内最大粘胶产能44万吨,公司短纤产品结构也相当丰富,领先业内同行。其中28万吨的产能用于生产较大宗的洁净高白度和高白细旦纤维,洁净高白度纤维用于医疗卫材,高白细旦用于纺织服装领域;洁净高白度纤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50%。另外16万吨产能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价值更高的阻燃纤维、染色纤维,竹浆粘胶纤维,负离子纤维等差别化、小体量纤维品种,以及公司2012年新改造的3万吨Modal纤维。
南京化纤自己拥有8万吨短纤,同时公司和世界一流的粘胶纤维企业奥地利兰精纤维合资兰精(南京)公司,南京(兰精)拥有12万吨产能,公司股权占比30%,产品质量一流,领先其他企业,盈利能力强,公司拥有权益产能共11.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