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君指出,传统观念认为对接资本市场等同于上市发股票,只有规模较大且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与资本市场对接,实际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地方OTC市场等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为不同规模、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了各种融资机会。IPO并非唯一通途,证券公司也应该引导好部分拟发行人通过并购退出或者注入上市公司的方式,在缓解堰塞湖现象的同时,为上市公司更好地使用募集资金发展壮大。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创新,融资边界也不断扩张。“一法两规”之后,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开始向信托业学习,开启了基于各类资产的融资业务。杨兴君认为,企业除了认真关注利润表之外,还应该多关注资产负债表,如何将各类资产盘活发挥融资功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债券收益权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等。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的推出,只要是具有良好的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尝试证券化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仅略高于同期贷款利率。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占债券总额的比例高达28%,而我国还仅有万分之四左右。另外,企业应积极探索与证券公司合作以并购基金的方式同时实现并购与融资的目标,尤其是基于跨境并购的交易。并购基金的主题化和行业化将更好地帮助企业通过外延式扩张的方式实现战略目标。
3月9日,由中国证券报、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四川省上市公司协会、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3年春季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会”在成都顺利闭幕,包括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机构等在内的2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会上指出,欧美等国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继续保持,封住了经济再次下滑的可能,受城镇化内需和出口转好共同推动,中国经济GDP可能在2015年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期。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指出,新形势下,企业在产业投资上应注意“五个变化”:一是国家的治国方略已经发生变化;二是资产增长的高峰期已过;三是生产要素的变化;四是需求结构的变化;五是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的变化。
申银万国企业综合金融中心总监杨兴君认为,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深入,推动了企业的社会化、公众化,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遇进行融资发展壮大(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