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家宝: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4)

www.yingfu001.com 2013-03-06 07:59 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

  环境治理要让人民看到希望

  “两会”召开之际,持续不断的雾霾、不断曝光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让“环保”史无前例地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温家宝说:“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也表示:“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我国经济是在快速地发展,成就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也可以说是高昂的代价。”

  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问题之一,凸显在人们面前。

  《未来10年中国环境战略路径》作者、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记者说:“总体上看,近30年来,我国既没有遏制住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也没有遏制住生态退化的趋势。环境质量在局部有所改善的同时,总体仍在继续恶化。”

  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并远远超过自身的环境容量。

  目前,我国消费了世界11%的石油和49%的煤炭,排放了占世界26%的二氧化硫、28%的氮氧化合物和21%的二氧化碳。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218万吨,与1981年美国排放量相当。而目前美国排放量为1036万吨,欧盟27国为598万吨,日本78万吨。2011年,我国的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4.8%,化学需氧量(COD)实际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212.5%。

  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正如致公党中央《以生态适宜为标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提案所说,“适宜的产业规模既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又是维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平衡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度追求规模效应而忽略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必将导致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模。

  事实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让家园不再受到破坏,这一点,不是做不到,更不是拿不出钱。

  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近百位专家的测算显示,守住我国的生态安全底线,每年只需要306亿元,相当于每年GDP的0.065%(每年我国教育预算达到GDP4%,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GDP的2.2%)。依靠这些钱,就能使我国17.48%的陆地和10%的海洋得到有效保护,确保我国的重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