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家宝: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10)

www.yingfu001.com 2013-03-06 07:59 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

  “新国五条”细则出台后,A股市场首日以暴跌回应,次日又长阳回升。众多投资者陷入迷惘:房产调控新政对楼市利好还是利空?对股市利好还是利空?

  此次调控对楼市而言,实属利空。其最大的影响,在于进一步破坏了房地产的投资价值,从而彻底打消了新的投资性需求进入楼市的愿望。

  此前的调控政策,很多是着眼于打击房地产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如限贷让炒房者失去杠杆,不能放大投资收益;而限购让不在乎杠杆的有钱人失去购房资格。

  而二手房交易须交个税20%的规定,则极大抬高了房产交易成本。其对房产投资价值的破坏,股民可以这样类推:假如炒股赚钱要交20%的资本利得税……

  不止于此。房产税脚步声渐近,遗产税风声又起,还不知道未来有没有其他调控政策出台。房产是不动产,持有过多房产,会不会变成一种负担?预期改变之后,对房产的总需求会减少。

  对于楼市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打压,有其合理性。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宜居土地有限,纯市场化发展,房价上涨是必然结果;如果政府在廉租房、保障房方面没有切实有效的举措,房价问题就会演化成为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但是,投资需求被打压后,问题并未解决。在货币超发的今天,还有什么领域能够容纳被调控新政从楼市赶出来的资金呢?

  股民自然希望是股市。前述研报逻辑如此,许多市场人士亦有此愿望。如上海大智慧(601519)公司执行总裁洪榕称,“炒房征20%个调税,炒股免征个调税,强烈利多股市!”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亦表示,“从房市转战参与股市的资金可能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这些观点背后,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说法:楼市和股市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资金流入一头,另一头就会下跌。

  问题是,从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所谓“跷跷板效应”只是一个传说。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的关联度已无须赘言,近年来的现实是,房市涨,股市未必涨,房市跌,股市往往跌。

  楼市资金会不会进股市,还得从资金的本性来看。资金如水,逐利而行,哪里有好的回报,就往哪里流。过去投资性需求进楼市,无非因楼市持续大涨,参与者获利丰厚;现在的股民,大部分都是2006年、2007年期间入市,也正是大牛市的财富效应使然。

  所以,投资性需求能否转战股市,还得看股市能否出现财富效应。在经历两个月的超跌反弹之后,股市能否继续走牛,就取决于新政府的改革红利能否兑现了。

  另一方面,全球化已是现实。最近的香港限购奶粉事件表明,此前很多内地居民,对奶粉的需求,是靠中国香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市场来满足的。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现身欧美楼市的消息也表明,如果境内没有好的投资渠道,资金会有自己的选择。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