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6处重大修改?

www.yingfu001.com 2013-03-19 08:27 人民日报海外版我要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6处重大修改?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王金南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6处重大修改?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 丁茂战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6处重大修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6处重大修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徐洪才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6处重大修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魏后凯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6处重大修改?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梁迎修

  【原 文】 报告第三部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修改后】 “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

  【关键词】 成效

  环保成绩要让民众看得见

  【专家点评】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王金南

  将“成效”两字加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老百姓对环境保护工作有很高的诉求,应该让他们看到希望和进程,要积极回应他们的期盼,要让他们看到在这个进程中是有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的。在“实际行动”后面加了“成效”,表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有部署有行动,更要见成效,也表明政府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要在一定时间内让老百姓看到蓝天碧水,要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要真正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不能只是做得很好,却没有见到成效。

  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列举出一系列数字来证明实际行动卓有成效,而是要让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这种效果。所以,在评价环境保护成效时,应该强调要用环境绩效来导向,要看到最终效果,而老百姓最终也是看治理结果的。

  (本报记者 周小苑整理)

  【原 文】 报告第三部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

  【修改后】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关键词】 改革

  推进哪些改革应讲明白

  【专家点评】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 丁茂战

  这一修改,意义极为深刻。第一,表达了对推进改革的重大关切。可能与给新一届政府留下更大操作空间有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工作建议主要只讲了4点内容,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农”工作、民生保障和改革,改革是其中之一,可见对改革已经很重视了。但是,代表们觉得还不够,还要加强,要展开讲、讲清楚,把究竟要加强哪些方面的改革讲到位。这就更加突出改革对于新一届政府是多么的重要,正如文中所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第二,表示对全面推进改革的重大关切。政府工作报告原文中具体讲改革时,只强调了经济和政治改革,而这里特别强调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说要“五位一体”全面推进。这既体现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也反映当前的改革已经需要全面推进、系统推进,也反映了当前改革面临的实际情况。

  第三,表示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关切。这里特别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反映出当前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第四,这也符合行文逻辑上合理的一面。尽管这里展开只讲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但文化改革和建设、社会改革和建设、生态建设内容在其它地方也都作了强调,在这里把内容统起来在行文上也是正确的。

  (本报记者 赵鹏飞整理)

  【原 文】 报告第三部分的“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

  【修改后】 “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政拨款多花在群众身上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加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一内容,对完善我国财政体系意义重大。转移支付是我国财政分配的重要方面。在目前财政分配制度中,税费的支出有直接和转移两种支出。直接支出是指将财政直接补贴给某些人、机构、活动,或某些事业;转移支出不是直接花财政的钱,而是某一级财政拨款到另一级财政,通常来说由中央财政给地方财政拨款。

  我国各地经济状况差异较大,有些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多,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少,但每个地区的公民都有获取同样政府公共服务的权利,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不能因为该地区经济不发达,就减少至3年。政府对公民的公共服务需要由各地方政府操办,但有些地方政府又没有那么多钱,就需要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拨款。

  通过转移支付,能缩小各地收入和政府服务的差距。国际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转移支付的面很大,目的是解决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的公平问题。以前我国转移支付的规模没那么大,转移对象比较单一,面也不够广,多为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和维稳。而且以前政府报告更多地是强调经济发展,对公平和民生强调得不够。此次加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是事关社会公平,二是事关民生问题,凸显财政的基础性作用,保证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可以预见,将来我国转移支付的面会更广,将更加注重民生和公平。

  (本报记者 罗兰整理)

  【原 文】 报告第三部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修改后】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关键词】 债券市场

  补上债券市场的“短板”

  【专家点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徐洪才

  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意义重大。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股权融资一直得到重视,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但债券市场的发展却存在着结构性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也不小,但主要是国债和金融债,而公司债、企业债所占比重非常低,规模很小,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表现为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规模太小,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尽合理。因此,需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以补上这块短板。

  目前,银行储户得到的实际回报率偏低,大家对多层次、低风险、稳定型回报的债券金融类工具有很大需求。为满足老百姓投资理财的多样性需求,也有必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此外,发展债券市场是中央银行畅通地实施货币政策的载体。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需要境外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参与,建立容量大、有深度的债券市场,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的开放,也有助于防范外部金融的冲击。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健全完善是一个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现,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解决目前金融市场存在的短板,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并为国家金融安全提供保障。

  (本报记者 罗 兰整理)

  【原 文】 报告第三部分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修改后】 “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不能让保护生态者吃亏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魏后凯

  将生态补偿机制加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分重要。事实上生态补偿机制这几年很多文件都提到了,但是一直推进缓慢,难度较大,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也涉及到既得利益的再分配。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说明对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视,今后将会加大推进的力度。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建设生态环境的一个核心就在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是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而没有更多经济效应。比如,一个地区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个地区,而且能让其它更多地区受益。所以,如果没有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是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也很难持续下去,很可能出现虽然“山清水秀”,但是依然“贫穷落后”的情况。但是,如果这个地区破坏了生态环境,虽然短时间内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将对其它周边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享受到生态环境带来好处的周边地区,就应该对这个地区进行经济补偿。

  生态补偿可以有不同途径,既可以是通过中央财政拨款,也可以通过横向补偿,即环境受益地区对其进行补偿。比如,张家口地区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北京等周边地区享受到这样的好处,就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北京等周边地区受益地区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使得张家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得到相应的提高,才不会出现“山清水秀,贫穷落后”的情况。

  (本报记者 周小苑整理)

  【原 文】 第三部分的关于“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修改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强调公平正义很有必要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梁迎修

  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仔细修改。针对“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内容,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后增加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表述。这样的修改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法治途径来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难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国家根本大法,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倡导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因为社会公平正义正是法律所要追求实现的基本价值之一。有法谚云:法是善良公正的艺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尺度,因此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调能够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引。此外,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民主法治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法律依凭其自身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能够成为实现正义的有效手段。通过民主科学的立法程序,可以对权利和利益的公正分配以确立正义的标准;通过严格公正的法律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和贯彻正义。

  总之,法律在本质上有着追求和实现正义目标的价值取向,法律的特殊品格也使它能够成为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的最可靠的保障。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符合民主法治建设的客观规律,对于民主法治建设的顺利开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意义重大。

  (本报记者 周小苑整理)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