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6日,沪深A股今年以来共通过增发实施融资890.37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倍。分析人士指出,增发融资规模激增,一方面缘于实体经济预期向好,另一方面也与股市近期表现强势相关。但融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也说明市场供给明显增加,若后市IPO重启,供给压力对行情的影响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增发融资890亿元
在IPO暂停的背景下,沪深A股今年以来的再融资热情却日益高涨。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两市A股共通过增发实现融资890.37亿元,增发数量合计为145.39亿股,平均每个月融资近450亿元。
具体来看,在今年1-2月份间,沪深股市共有37只A股实施了增发融资,且这37笔增发均属于定向增发,其中的23笔定向增发涉及公司大股东。在上述增发融资中,兴业银行(601166)、深圳能源(000027)、酒钢宏兴(600307)融资规模最大,分别达到236.71亿元、103.94亿元以及80.58亿元;与之相比,同方国芯(002049)、特发信息(000070)和金利科技(002464)的增发融资规模比较有限,均没有超过2亿元。
从增发后个股的股价表现看,37只个股自发行日以来的平均涨幅为4.63%。其中,普洛股份(000739)、ST路桥、保税科技(600794)涨幅最大,分别达到了46.22%、41.76%以及32.55%;与之对比,置信电气(600517)、中国国航(601111)和刚泰控股(600687)增发后表现较差,发行日至今分别下跌了11.67%、9.83%和9.77%。当然,由于37笔增发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因此结合增发价进行个股二级市场走势强弱比较更有意义。统计显示,在37只个股中,以昨日收盘价计算,有8只个股处于“破增”状态,其中,中储股份(600787)、光讯科技、酒钢宏兴等三只个股“破增”幅度较大,分别达到27%、24.33%和13.48%。
融资规模为何同比大增
从同比数据的角度看,今年以来增发融资的规模其实扩大的非常明显。统计显示,2012年1-2月,沪深A股仅发生了14笔增发融资,且总融资规模仅为288.49亿元。不难发现,今年前两个月增发融资实施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倍,所涉及上市公司家数也明显增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以来再融资规模明显增大呢?分析人士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宏观经济预期向好。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触底反弹迹象,比如PMI指数已经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4个月处于50%荣枯分界线之上,而业内通行的观点是3个月以上即可判断经济复苏。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企业扩大生产的投资欲望明显增加,这是导致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再融资规模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市场预期向好。从二级市场层面看,当前市场点位与去年同期大致相当,但基于经济复苏预期,看好市场未来走势的投资者明显更多。二级市场情绪乐观,客观上降低了增发实施的难度。
但是,今年以来的增发融资也透露出了两点不太乐观的信息。首先,从当前实施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行业属性看,化工等周期性行业所占比例较高,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此时增发融资,很难令投资者对相关募集资金的去向产生积极预期。其次,再融资同比大幅增长3倍,说明当前市场的供给压力只是由于IPO暂停而结构性减轻,既然市场供给冲动仍然巨大,则未来IPO一旦开启,A股二级市场资金的承接能力或将面临较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