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社保信息化。广义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两部分。人社部也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人事部合并而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职责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职责,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人事部主要职责是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职责,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
“金保一期”于今年六月竣工,目前人社部正积极推动“金保二期”的顶层设计和立项工作,预计投资有望超过300亿元。社会保障系统将在“金保一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预计将达到总投资的2/3,即200亿元左右。我们认为,社保卡发行及用卡环境的构建将带来广阔市场机会;异地结算及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成为“二期”重点;基数扩大和政策改变带来的升级机会;服务平台向街道、乡镇等基层延伸。
“金保一期”人力资源系统基础薄弱,因而现阶段增速更高。“金保一期”应用系统建设主要是在就业和社会保险领域,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领域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有总投资规模近1/3的资金将投入到人力资源领域,预计为100亿元左右。
食品安全溯源将促成有效监管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代表重点关注的话题。食品追溯体系已被纳入多个政府实事项目,并展开招标。我们认为食品溯源建设近期将全面提速,未来将在更多的城市陆续开展。
当前食品安全溯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多头监管,一旦利益格局划定技术将发挥作用使项目落地。食品安全分管部门涉及卫生部、商务部、农业部、质检总局以及工信部等,多头监管及利益划分不清造成食品安全溯源项目开展难度较大。目前已开展的项目多是由当地政府牵头,范围局限在一个省或者一个市,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溯源,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只要利益格局划定,技术已经不是障碍,在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食品安全溯源有望尽快在全国推广。
新型城镇化推进 聚焦绿色建筑
我们将更绿色环保、更智慧高效的城镇化定义为新型城镇化,这是大势所趋。城镇化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对能源的消耗。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现有的43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中,95%为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中80%仍为高耗能建筑。
如果说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全面起航,那么新型城镇化则提出更高要求,绿色建筑是新融合的产物,将“智慧城市”带向新的高度。“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由英国人提出,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很好地契合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信息化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建筑运行能耗管理领域。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正联手以“强制和补贴”并行的方式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产业迎来发展春天。2012年1月,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7月26日,住建部公布《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为各地建筑节能补贴和技术改造提供参考,这预示着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等地的建筑节能改造进入实质启动阶段。上海也拟出台《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单个项目最高补贴可达1000万元。其实,国家对建筑节能一直有补贴,但系统性规模化的趋势在今年尤其明显。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这个建筑节能服务领域,有望成就全国性公司。美国是能源服务公司(ESCO)的发源地,是节能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节能服务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征:独立的ESCO以及隶属于建筑设备制造商的ESCO是市场主要参与主体;节能服务虽然本地和区域性公司数量居多,但全国性公司收入份额超过75%(2006年);节能服务产值主要集中在MUSH(市政、大学、学校和医院)和联邦机构市场;节能服务的利润主要来自基于能效管理的服务,项目设计制造、咨询等占比较低。
智能交通领域需求不减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数据,我们认为,智能交通行业景气度仍然较高,BT或为提升行业增速贡献新动力。
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道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6月有所恢复。该项数据意味着,地方政府将重新启动对交通业的投资,智能交通投资或将因此而受益。即将公布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有望进一步推升行业景气度。
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未减。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智能交通市场总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接近20%的增长。智能交通项目金额增大,BT成为重要投融资模式。反观河北智慧交通24亿元的订单,在地方经济需求下滑的背景下,河北省公安厅和交通厅在财政收入紧张的背景下,仍然以BT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建设的需求未减。
智能交通正在成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投资规模的加大、行业增速加快,不断有新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拥有资本背景的厂商将凭借BT等方式领先于行业成长。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我们将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分为产品供应商、子系统集成商、综合系统集成商。其中,我们仍然最为看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商。
综合来看,在宏观经济不确定,企业盈利下滑的大背景下,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为投资主体政务信息化是确定性最高的细分领域。对应到城镇信息化,我们认为涉及“医食住行”的四个方面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最为确定:民生信息化,食品安全溯源,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