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二季度例会上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未来通胀形势不容乐观,且短期内政策难见转向。而从昨日起,央行再度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似乎凸显出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
对此,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昨日就此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息并不意味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将继续从紧,相反央行在二季度例会上的表态隐含了未来不会再按上半年频率进行调控的政策取向,而A股市场目前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四大预期。
加息不代表紧缩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表述不同的是,在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时,二季度例会提出:“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而一季度例会的表述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此外,二季度例会提出要“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一季度例会的“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央行对于货币政策‘三性’的表述,目前市场较多地解读为今后将主要利用加息工具,相对较少地使用准备金工具,但事实上不完全那么简单。”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赫凤杰向深圳商报记者表示,央行新的表述隐含了今后不会再按之前频率进行调控的“潜台词”。而近期国务院层面对年内通胀形势将得到控制的表述与央行在例会上的表述不能孤立地看。
“即使6月份通胀数据会更高,但整个下半年再像上半年那样迭创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政策还有没有必要那么紧,值得考虑。”赫凤杰说道,尤其是总理公开表示年初4%的通胀目标很难实现,表示已认识到通胀不仅表现为周期性,还包含了长期性的因素,如果这个理解正确的话,货币当局将不会按照上半年平均每月一调准备金率的紧缩频率。
此外,赫凤杰指出,通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更多表现为被动接受的特征,而这一点决定了引发国内通胀的动因正在衰减。由于美国并未表态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将推出新一轮刺激政策,并且美国国内通胀抬头,而国际大宗商品回调表明市场未来对通胀持乐观态度,因此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将降低。
四大预期困扰A股
由此,赫凤杰认为,当前困扰A股市场的主要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市场预期。就国内而言,首先是市场对通胀走势的预期。种种迹象显示,今年6月份或者7月份将是中国通胀的年内高点。如国内货币和信贷增速不断回落,M1和M2同比增速已降至历史低位,5月份新增信贷551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同时,中国经济增速和需求持续回落也减轻了通胀预期。而近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弱减轻了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其次,赫凤杰表示,通胀拐点来临和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是预计紧缩货币和信贷政策可能放松的主要原因。目前经济增速从PMI和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上看已回落到低位。对于未来的政策预期,进一步紧缩可能存在政策超调风险。但赫凤杰指出,除非CPI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紧缩调控的方向短期内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不大,但紧缩力度和频率下降值得期待。
此外,赫凤杰还表示,市场对地方融资平台仍存在一定忧虑。今年底和明年将是地方融资平台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市场担心地方融资平台坏账会逐渐暴露。
就国际因素而言,赫凤杰认为,从希腊承诺用财政紧缩政策来换取IMF的资金援助来看,短期看欧洲有了既定的缓解债务危机的模式,而美国仍缺乏有效解决国债问题的方案。
在上述判断下,赫凤杰表示,四大预期中通胀和紧缩政策预期的变化确有可能,但短期不宜期望过高,如果市场对预期透支过度,事后发现通胀拐点即使出现但CPI回落幅度有限,或者货币和信贷政策没有放松而只是放缓紧缩力度,市场必然会进行自我修正。相对而言,不确定性较大的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情形究竟如何以及美国债务风险向何处发展。
策略方面,赫凤杰表示未来市场震荡上行概率相对更大,而医药等防御型板块当前估值已进入合理区间。尽管宏观形势仍不明朗,投资者已可择机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