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布的《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细则》)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于ST股之上,ST板块瞬间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细则》发布的第一个交易日,即本周一,ST板块几乎全线跌停;随后两个交易日,板块下跌之势有所减弱,但仍有大批ST股躺于跌停板上,有个别ST股悄然上涨。昨日,虽然大盘指数表现依然较弱,但跌停板上的ST股个数已大幅减少,并且还出现了一批涨停的ST股。
分析认为,ST板块已出现两极分化,部分业绩表现良好和已完成或存在重组预期的ST股将有望全身而退,避免退市风险。
两原因让ST股“翻红”
昨日早盘,共有40多只ST股翻红,ST昌鱼(600275)、ST国发(600538)等跌停。截止收盘,在大盘突然下跌的情况下,仍有35只ST股实现上涨,其中*ST冠福(002102)、ST金化(600722)、*ST盛润A(000030)、*ST天成(600392)涨停,而*ST嘉陵(600877)、*ST中基(000972)、ST磁卡(600800)等近20股仍然躺于跌停板之上。
根据记者粗略统计,上涨的ST股大致集中于两种类型:一是业绩已然向好,并且有的已经符合摘帽条件;另一类是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重组,另有部分ST股存在重组预期。分析人士指出,良好的业绩表现和重组预期是促使有些ST股翻身的重要因素。
市场上对ST股壳资源的一贯热炒使有望通过重组方式来改善经营的公司重获关注。昨日涨停的*ST天成目前正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
据公司8月1日公布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报告书显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处于停滞状态,无法依靠现有资产恢复持续盈利的能力,预计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成为主营稀土冶炼与分离及深加工的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及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较大改善。
分化会持续扩大
针对ST股由普跌到分化,部分ST股由跌至涨,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师均表示业绩表现和重组预期是促使出现分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爱建证券策略分析师吴正武认为:“对于业绩不佳的ST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确实是由于经营不善,这类企业扭亏存在较大的难度;另一类是强周期性企业,由于经济周期的来临,市场缩小,出现周期性下滑,这类企业一方面因经济周期轮动,未来出现业绩向好的可能性比较大,另一方面股价在经过一轮下杀后也有反弹的空间。由于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普遍下降,因此以原材料成本为主要成本的强周期性股扭亏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吴正武还表示,正如非ST股里也存在绩差股一样,ST股并非全是垃圾股。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表示:“出现分化是必然的,部分ST股基本面表现还是比较好,比如有的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符合摘星脱帽的条件;有的亏损面不大,扭亏有望。但投资这类股票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高风险适应能力强的投资者可以关注。”
而对于已在进行重组或有重组预期的ST股,分析师指出,重组的确是避免退市比较有效的措施,但也存在风险。
王剑辉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重组中的ST股在未来经营得到改善的可能性较大,这是避免退市的招数之一。对于存在预期的企业,重组是否能够成功,很难量化来判断,但市净率较低、主营业务持续经营发展、净资产为正的企业重组失败的风险相对较小些。为避免退市,下半年也有望会出现一批打算重组的企业,并且与以往不同的是,重组的进程会大大加速,ST公司会与细则的正式实施日期进行赛跑。”“重组博弈的成份很大”,西部证券(002673)策略分析师段安康认为:“对于正在进行或已完成重组的企业,退市的可能性不太大。而对于有重组预期的企业,还要看重组方的实力、审批的情况,而且管理层对于审批前就已经被爆炒过的企业很可能不予通过。从长远来看,ST股壳资源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因此有重组预期类的ST股目前风险仍然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