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行:物价不回落 货币政策不收兵

www.yingfu001.com 2011-09-05 08:57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央行:物价不回落 货币政策不收兵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目前看来物价回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央行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他认为,这一轮CPI上涨因素十分复杂,是国内外综合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输入性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且在高位保持震荡。

  对于物价未来的走势,马德伦认为,"稳定物价有好的、有利的条件,但是也有一些基础还并不牢固,一些导致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还没有根本消除,输入性通胀压力还没有显著地减弱。"他认为,食品价格的上涨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落,商品价格涨价的态势已经向其他的领域蔓延。这些都导致物价的回落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于未来物价上涨,央行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不过他认为,我国的物价目前仍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维持价格稳定的有利因素还是逐渐增加的。尽管近期的价格水平还会比较高一点,但是物价会在波动中缓慢回落,物价的涨幅总体上是可以控制的。

  至于央行下一步的政策走向,马德伦透露,央行将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进一步落实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措施,努力完成全年的物价调控目标。"央行未来的政策会继续保持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因为央行宏观调控目标是一定要通过各项政策的措施落实来实现的。"

  央行扩大存准金缴存范围 恐怕难再现超预期紧缩

  日前,央行突然宣布扩大存准金缴存范围,这令众多分析师感到不解:从流动性上看,它类似于提高2~3次准备金率,对流动性显然有进一步收紧作用;但从政策本身看,由于今年已加息3次,提准6次,这让市场相信年内已很难再看到任何紧缩政策了。

  而随着8月PMI数据暗示出口转坏,货币政策或许正走进紧缩与宽松的最后夹缝中。

  加息提准可能性骤降

  本周,一位券商资产管理方面的朋友急切地告诉我,央行可能将差别化地下调银行准备金率。但在某些银行研究员眼里,这根本就没有可能。于是到了每周五下午6点左右,股民都会下意识地看下新闻,是否又加息或提准了。

  央行似乎并不愿意一成不变。近日,央行通知,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9月5日起实行分批上缴。什么是保证金存款?简单来说,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在结算、资金融通后履行相关义务,与其约定将一定数量资金存入特定账户。一旦客户违约,银行有权直接扣划该存款。

  为什么又要将保证金存款上缴存准金?国海证券认为,承兑汇票现已成为拉存款工具。上半年,在7.8万亿社会融资规模中,承兑汇票增加1.3万亿元。其增加的规模较大,对金融机构与企业本身都有较大风险。承兑汇票统一纳入银行对企业授信额度之中,且很多银行在开具承兑汇票时,除要求保证金存款外,还要求存货担保。但若6个月后,出票人因经营不善无法支付票款,则银行须承担担保责任,考虑到存货并不容易变现,或将产生大量坏账。

  据国海测算,考虑存准率21%的平均比例,商业银行体系累计上缴的存准金在9000亿元左右。按月测算:如果以7月数据为计算基础,9月份起至明年2月份止,因补缴准备金引起的资金回笼规模大约为1500亿、 2300亿、2300亿、770亿、1000亿和1000亿。10月和11月影响最大。据统计,从今年9月~明年2月,补缴准备金合计将带来8870亿元的回笼规模。

  从冻结资金的效果,扩大存准金缴存范围相当于提高2~3次准备金率。如果央行不在公开市场上大幅减少正回购与央票发行,资金面显然将更加紧张。资料显示,今年下半年到期资金为1.3万亿,其中8月~12月到期资金3650亿元。另据国信证券估算,下半年新增流动性预计为 2.8万亿,较上半年减少3万亿。

  "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准金缴纳范围,主要目的是央行补缺漏洞,同时对信贷和银行表外风险进行控制",国海证券宏观研究员邹璐告诉记者,"这将使下半年流动性偏紧张。但具体影响幅度有多大,现在还很难判断。因为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净投放,从而减轻资金面压力。可以预见的是,年内无论是提准或加息的可能性都已经很小了。"

  据中国货币网信息,截至昨日(9月2日),7天回购移动平均利率报4.2173%,相当于8月中旬水平。相比今年6月23日峰值,目前该资金价格已大幅回落接近500个基点。

  瑞银集团中国经济学家胡志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扩大存准金缴存范围后,今年不会再看到提高准备金率或加息的动作。尽管该政策效果和提准类似,但其性质并不一样。并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紧缩工具,因为其目的主要是控制银行表外风险。至于对流动性影响大小,相信未来还有回旋余地。主要是央行通过减少央票、正回购来进行调整。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13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