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要点、新股发行细则、优先股发行细则、新三板扩容意见,市场从未有过如此多的重磅信息集中曝光,上周五我们就提醒过投资者一定要注意周末政策面风险。结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地方债风险、新型城镇化禁止搞大拆大建、优先股36个月可转普通股、新三板符合条件均可挂牌,这些对A股市场形成实质性利空,A股再现黑色星期一,上演“政策见光死”行情。
A股权重与题材的共同杀跌,沪指跌破30日、60日及年线等多条重要均线,午后两市探底2159点后略有回升,延续窄幅震荡态势。行业板块全部飘绿,近90只个股跌幅超过5%。
截至收盘,沪指跌1.60%报2160.86点,成交金额864.2亿元;深成指跌1.86%报8272.67点,成交金额1027.2亿元;创业板指涨0.14%报1279.96点;中证腾安指数跌1.25%报1152.94点,成交金额92.31亿元。
盘面上看,行业板块全部飘绿,水务、汽车、航空、酒店等板块及养老概念、互联网金融、军工航天等跌幅居前。
除周末政策外,今日公布的汇丰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为50.5,11月终值为50.8,创三个月低点,对短期市场形成压力。
汇丰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12月的初值和11月的中值相比略微下降,但仍然处于第三季度的平均水平之上,这意味着制造业依然保持着7月以来的复苏态势。汇丰预计中国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为7.8%。分析人士称,此消息是大盘回落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这种影响仅限短期、不可持续,因为PMI依旧牢牢在于荣枯分界线50以上,并且,在改革大幕将起的背景下,年底至明年4月的跨年度行情不可阻挡。
地方债首次单列来年六大经济任务 重预调防失控
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地方性债务的相关部署相呼应,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多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称,这表明了中央“防患于未然”的预调思路,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近年来,围绕地方债会否失控的话题一直是舆论焦点。今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的区域性地方债务抽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85万亿元人民币,两年来增长了12.94%,其中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部分地区盲目举债、债务过高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广泛担忧。
“需要明确,中国的债务水平是总体安全的。中国的政府性债务并没有突破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低于很多国家的债务水平。”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向中新社记者指出,但由地方债助推的很多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痼疾。
当日闭幕的会议坦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这其中很多问题都与地方债盲目扩张息息相关。”白景明指出,正是部分地方政府的盲目大举发债,助推了产能过剩、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白景明的上述表态得到了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的认同,他注意到,近年债务总量呈现加速上升态势。“粗略估计,现有大约一半的债务都是在过去4、5年内产生的,这一现象必须得以严肃应对。”苏明说。
更令人警觉的是,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政府债务,很多都不是经过正规渠道,而是由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通过BT(建设-移交)等各种融资方式来进行负债,从而加大了统计的难度。
“部分发达经济体的教训显示,债务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呈现加速特征,如果不预先布局预防,导致其失速,很容易引发大的后遗症。”白景明警告。
中新社记者注意到,对于“后遗症”预防贯穿了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始终。会议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来看,此次会议是对三中全会的落实和有效补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立认为,三中全会赋予地方政府通过发债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权力,此次会议则明确了对于地方债可能引发风险的防范。“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宋立对中新社记者说。
对于防控债务风险的途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白景明指出,鉴于2014年预算编制正在进行中,这一部署可谓及时可行。“这就要求政府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防控债务风险,有助于改进预算控制方式。”白景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多位专家认为,这与中央高层提出的政绩考核不以GDP论英雄一脉相承,将更大力度地制约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冲动。
“在地方债的管控中,明确债务主体很关键。不同级别的政府,不同的举债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责任。”苏明指出,这也将成为下一步政策细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