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板块聚焦 > 正文

上海市官员: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成型 3公司受益

www.yingfu001.com 2013-12-04 09:10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上海市官员:新一轮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已经成型

  借力于上海自贸区建设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上海今年经济运行平稳,预计2013年全年上海GDP增长7.6%左右,比去年提高约0.1个百分点。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系列研究报告称,去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改革和今年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效应对服务业发展和创新转型的正面影响逐步显现出来。明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上海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7.6%左右,与今年基本持平。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处处长钱智透露,目前上海已经调研形成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很快就会公布。

  期待改革重大突破

  即使上海已经在此轮改革推进中拥有了排头兵的地位,但是,报告也提出,上海如果明年不能在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就有可能丧失这种地位和领先优势。

  报告称,明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省市将会制定和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预计明年各省市将会在改革上形成新一轮“竞争”态势。

  因此,上海也必须密切关注各地的改革动态,并在深化上海自贸区建设、扩大营改增试点改革范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领域推出一系列有震动性的重大改革措施,保持改革开放的领先优势。

  而对于受普遍关注的上海自贸区建设,报告称,2014年将进入构建框架结构和向外功能释放的主要时期,建议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向全市推广。

  同时,报告还建议上海市有关部门应在信息保密的前提下,就自贸区的改革目标、重点突破方向、制度优势等问题,在上海各区县的适当人员范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发改委、商务委、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内进行培训,就如何对接、如何融入进行指导。并考虑建立相应的对接平台,为各区县设立办事处、及时获取最新信息、组织重点企业入驻等提供方便。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处处长郭爱军此前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个论坛上曾表示,上海需要将上海自贸区的首发之势转化为先发效应。

  而评价上海自贸区是否形成了先发效应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形成了上海自贸区在制度方面(尤其是服务经济制度环境)的领先优势,并基本形成投资者对上海自贸区的认可和依赖。二是是否转化成了城市竞争力优势,上海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得到切实提升。

  上海本地股引领国企改革 三类公司或受益(附股)

  此次国企改革,从地域上看,上海作为试验区可能最先受益;而非竞争型国企如军工,经营型、社会公益型国企如铁路基建,以及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也有望在未来长期受益。

  新变革定位管资产

  经营者惰性、政府对经营干涉等国有企业固有的一些弊病,令企业的经营状况容易出现盈利不佳的问题。而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使得国企与政府、银行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发展扩张对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抑制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减少了市场竞争和创新,最终导致“国进民退”加重。

  回顾上世纪90年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今,第二波国企改革势在必行,重点成为国有资本体制机制改革。

  从《决定》来看,改革力度超过此前市场预期。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国企改革有五大问题得到历史性突破。其中关于国企改革的道路问题,他认为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的重大突破,将在今后几年内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形成一股比较大的力量,而且是将国有和民营资本融合在一起,将民营资本的存量调动起来,和国有资本形成“国民共进”、“国民共赢”的局面。

  另外,《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资产管理”概念,国家、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管资产,而不管经营,经营由若干投资公司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资系统113个央企可以分成几大板块,分别有能源行业、机械制造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等,这些行业未来将由大的投资公司管经营,而投资公司的出现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是对管理效率的追求。

  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上,政府由管企业到管资产的职能转变获得重大突破。此外,在企业使命、国企分类以及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上,均较以往有重大突破。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决定》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一大亮点,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途径,也是国企改革的一大重要转变。

  这一重要转变令市场想到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国企改革,具体案例便是“淡马锡模式”。

  浦东金桥:估值优势明显 增持

  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3亿元,净利润2.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和22.1%,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业绩符合预期。

  净利润增长快于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由于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增长较快所致。(1)前三季度共减持196.5万股海通证券,获得投资收益3062万元。为符合“一参一控”标准,公司年内将全部减持海通证券,目前持有的共计474.85万股,估计可获益6000万,增厚EPS0.05元;(2)以成本法计价的东方证券和华德美居超市年分红达2884万,已经计入报告期投资收益。

  碧云新天地陆续结算将成为公司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利润增长提供保障。(1)碧云新天地三期销售良好,目前销售率已达98.6%,合同均价23000元/平,将为公司贡献13亿房产销售收入,同时毛利达到60%。(2)公司预计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陆续交房,届时将显著提升公司2010、2011年业绩。

  我们认为:公司在扩张持有型物业同时,兼顾房产开发销售,使得公司业绩保持向上的趋势。目前,估值具备优势,维持增持。(1)目前公司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共约70万平,包括G3地块研发办公楼、28号地块研发办公楼、碧云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二期项目等高附加值项目,未来收租前景良好,大部分物业将于2013年之前竣工并开始租赁;(2)公司全年年底通过招拍挂获得临港新城一幅地块,表明公司坚持以房产销售补充物业扩张的战略意图,业绩将保持平稳向上的态势。(申银万国 殷姿 江征雁)

  外高桥:业绩或进入爆发性增长期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物流贸易、房地产销售和租赁,分别占比62.44%、18.51%和9.92%;毛利分别占比18.83%、42.12%和24.94%。从业绩的贡献率来看,虽然房地产收入低于物流贸易,但由于毛利率高达50%以上,对业绩的贡献较强。

  外高桥园区已经形成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三大产业,08 年定向增发注入资产后,公司的物流贸易业务出现跳跃性增长:由07 年的6.8 亿元增长至58.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4 倍;同时,公司将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推动“三区三港” 联动发展,将外高桥保税区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前沿,届时将进一步推动公司物流贸易业务量及毛利率提高,业绩增幅会比较显著。

  公司参与的启动项目为未来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启动工业园占地约5平方公里,与外高桥园区对称分布在崇明岛两侧。

  随着南隧北桥和崇启大桥的开启,启动将进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发展前景乐观。

  子公司外联发已经取得产业园一期13.2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将从产业转移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中受益。

  工业出租类物业尚有200万平米处于开发阶段。08年公司分别收购了外联发展、新发展和三联发展公司80%、49%、80%的股权,增加物业面积424万平米,其中195万平米为可租售物业,229万平米为项目储备。收购物业以后,公司租金收入由07年的8200多万元增长至08年的7.24亿元;随着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及可租售面积的大幅增加,公司的租金收入至少增长一倍以上至15亿元,每年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流入。

  陆家嘴:转型城市运营商 未来商业地产骄子

  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稳定增长公司三季报显示,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6亿元,同比下降26.9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5.51%,每股收益0.57元,同比增长5.5%。每股净资产5.43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0%。公司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今年土地转让收入减少。

  7-9月份,公司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28.3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777万元,同比增长173%,每股收益0.026元,同比增长173%。

  贷币资金充裕,融资渠道顺畅三季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1.9亿元,虽较中报余额有所下降,但仍较年初增加44.8%,主要是租金收入及其他经营收款增加;报告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1亿元,同比增长172.2%。

  净支出增加,财务费用大幅上升年初以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支出19.5亿元,同比增加32%,同时,其他应收款比年初增加6.8倍,达到18.2亿元,系由支付浦江镇土地款15亿元及塘镇地块保证金2.5亿元所致。另外,公司财务费用增长7.5倍,达到8,987万元,是由于银行贷款增加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增多。

  增加土地储备,夯实转型基础公司在年初即把土地储备列入了今年工作重点,将土地储备预算单独列入年度预算计划,并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参与土地公开招拍挂。5月,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共同竞得浦江镇中心河以南A1、A2地块(公司占95%份额),总计出让面积为11.85万平方米,可建建筑面积约为9.2万平方米,总价15.28亿元。成功竞得浦江镇土地,标志着公司市场化的资源储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收购股东资产报告期,公司完成了对集团6项股权资产的收购,这些资产的利润主要来源为出租物业租金收入、展览和物业管理费等,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假设未来每年盈利和去年保持一致,则上市公司每年的净利润将增加0.79亿元,每股收益增厚0.04元。该项交易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核心区域物业面积,完善公司的产业链。

  从土地批租转型为城市运营商目前,陆家嘴已不再仅限于土地一级开发,主营业务已拓展到酒店管理、会展服务、商业地产运营等,正成为一个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的城市运营商。其优势表现为土地储备多为低成本获得,现有的土地批租业务仍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其带来数量可观的现金收入,这为其转型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

  投资建议从陆家嘴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看,金融城区域现有的面积,不足以承载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广阔前景。依据前不久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公布的“十二五”浦东商业规划,陆家嘴金融城将获得扩容,这显然将利好于公司。(信达证券 张冬峰)

  友谊股份

  重组类型:资产整合

  重组进程:1、09年3月媒体披露作为上海的"商业航母",百联集团目前已经拥有百联股份、上海物贸、第一医药、友谊股份及联华超市等5家上市公司,但目前超商事业部管理的范围内,仍有华联超市、华联吉买盛、华联罗森等知名品牌未上市。华联超市一旦回归A股,有可能选择还没进行业务调整的友谊股份作为壳资源。 2、经2009 年6 月25 日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联华超市及其下属子公司上海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华超市发展"),与本公司实际控制人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联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百联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联置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百联集团及百联置业持有的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超市")100%股权,其中:拟由联华超市受让百联集团持有的华联超市99.4%的股权,由联华超市发展受让百联置业持有的华联超市0.6%的股权 3、因筹划重大重组事项,2010年7月19日起公司连续停牌。

  第一医药(600833)

  重组类型:资产置换

  重组预期:第一医药隶属百联集团,是上海市医药国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上药集团与上实集团联合重组,组建了上海医药国资的旗舰平台--新上药集团。第一医药是唯一一块尚未进入新上药的市属医药国资资产,且与百联集团的超商百货主业关联不大,在新上药定位明晰且加速国资盘整的大背景下,第一医药被划拨到新上药,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上药重组方案出台前,旗下三家上市平台之一的上实医药(600607.SH),将贡献公司利润40%的联华超市股权转让给百联集团。

  上海贝岭

  重组类型:资产注入

  重组预期:公司第一大股东华虹集团以分立方式进行重组,华虹集团将所持上海贝岭27.8%的股权以及其他资产分立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持有,相应按照分立出的资产减少中国电子在华虹集团中的出资额。至此,中国电子将不再持有华虹集团股权,同时,公司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中国电子。公司有望成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板块资产重组的平台。中国电子旗下未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资产包括中国华大和上海华虹。中国华大总资产超过10亿元。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