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出现矛盾现象,一方面市场认可三中全会公报。改革涉及大范围,大力度,入市资金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市场资金紧缺现象又出现,短期回购利率、拆借利率上升,年末资金紧缺结算的因素对股市产生压力。这种复杂矛盾对股市年底走势产生两难压力。从投资者结构和资金结构看,市场做多因素会略占上风。
近期做多的主力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境外QFII资金。近期央行新批大量QFII额度,在香港及境外一销而光。境外资金再次看好沪深股市,理由在于欧美股市明显偏高,沪深股市估值偏低。包括港、澳、台居民个人在沪深交易所近期开户数明显增加,保险、券商、银行股及ETF受到大资金关照。这些资金来源于境外,其利息成本低,进入股市不受国内高利率影响。另一方面,生力军是各类私募资金。这些资金在国庆节前后就结算清理账户了,到年底,大部分资金提前结账。由于这些资金今年主要决战创业板、自贸区概念及各类小股题材股,收获较高。前一段时间休整观望调整,等到三中全会公报后,发现改革力度较大,有题材可炒,所以近期在调整基础上陆续进场。这两大力量是目前做多的主力资金。这些资金与银行系统资金关联度低。
市场目前看空或做空的主要是一些券商分析师或公募基金经理,他们关注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一看到资金利率上升就看空做空。他们对6月份“钱荒”对股市的冲击记忆犹新。本周四,当货币拆借、国债、回购利率上升时,这些资金立即做空,导致当天指数低开低走。但是,尾盘又被更强大的资金拉起来。
比较做空和做多资金的力量及趋势,可以推论,做多资金如QFII、私募近期会占上风。因为券商、公募及代言分析师做空力度不强。比如公募资金就是看空也不能大幅度减仓,最低持仓比例决定多空资金弹性弱。而私募调研好之后,资金则是大进大出。近期私募明显调研进仓,另外,QFII资金对决国内的券商自营资金。明显区别是,每当QFII资金大举进入A股市场时,国内券商至多起跟风作用,券商自营资金的作用力度明显偏弱。至于散户资金,一般是跟风炒作,追涨杀跌。股价越跌越卖,越涨越买。显然,在多空力量对决中,散户的力量是推波助澜,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国家队的意志,汇金、社保及等待入市的养老金。只要优先股年内亮相,会引起社保养老资金的入市愿望,那时多空对决胜负已定,沪深股市扭转熊冠的转折点才会来临。我们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会太长,前方已见微弱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