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周二)闭幕。会后较简短的公报摘要为改革议程设定了整体框架,强调党中央承诺开展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改革。
高盛评论称,公报摘要最大的亮点是党中央承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公报摘要明确表示公有制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主体,这说明企业改革可能更多地聚焦管理层改革而非所有制改革。在其他主要方面,党中央还对财税改革、农村改革以及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做出了着重强调。鉴于公告摘要只是进行了概要性表述,更多细节还有待日后披露,高盛认为目前评估该声明对于中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高盛此前列举了对本次会议改革侧重点的预期,高盛认为这些改革将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改善中期增长的可持续性。公报重点强调了深化财税改革,而对于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即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基调略强于高盛的预期(尽管符合对推进城镇化的关注)。与此同时,全会并未作出向民营领域进一步开放市场或者直接提及金融改革的明确承诺,在这方面未能达到高盛的预期,不过这些措施可能会包含在更为详尽的政策文件或日后出台的政策中。
高盛此前指出的具体改革领域包括3个领域。
一是国有vs市场。发展市场经济,但国有经济仍是主导。公报重点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措辞较此前官方公报作出明显调整:从市场起“基础”作用变更为起“决定性”作用。公报并未明确提及哪些资源由市场支配。高盛认为金融、能源、水资源等领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但公报并未提供更多细节。
与高盛此前的预期一致,公报并未直接提及重组国有企业。相反,公报着重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表明由于政治敏感性,全面改革所有制经济并不是本次改革的侧重点。公报并未明确说明向民营企业放开国有企业主导领域,高盛此前认为这将是为在中期内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提升经济增长效率而作出的政策承诺之一。
二是财税改革。一些具体领域: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公共财政需透明预算、提高效率。正如之前所讨论的,加强财政体系对协助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相关问题至关重要。公报中未提及市政债券或房产税等内容。
三是城镇化相关改革。公报指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释放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信号,正如高盛之前所讨论的,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调整。公报还强调政府应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公报并未明确提及户籍制度改革,但这些措施均与户籍改革的背景原因相关。高盛认为更完善的城镇化进程将对解决经济失衡和提高增长效率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