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解决气荒问题还是拉动投资,我国发展煤制气仍将延续“适度发展、升级示范和总量控制”这一思路。在“路条”最终没有变成订单情况下,对市场前景应保持理性。
种种迹象显示,今冬气荒可能较往年更为严峻。各地为确保实现环保目标大量上马的“煤改气”项目,或成为引发今年天然气供需形势严峻的最大变量。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除了祭出“三桶油”增产、规范煤改气和需求侧管理三大举措外,还给出了另外一条用增量应对变量的方式——加快推进煤制气项目。
在煤价下降、气价上升的趋势下,业内普遍看好的煤制气行业,有望受气荒影响,近期获得政府部门的扶持。动辄数百亿计的投资,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正面带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但业内人士提醒,无论是解决气荒问题还是拉动投资,我国发展煤制气仍将延续“适度发展、升级示范和总量控制”这一思路。在“路条”最终没有变成订单情况下,对市场前景应保持理性。
气荒再度来袭
“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形势严峻。”这是近日发改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补充通知”中的第一句话。在该通知中,发改委一方面要求“三桶油”保持气田高负荷生产,增加进口,另一方面继续强调搞好需求侧管理,以此对可能到来的气荒做出部署。
在下发该通知的同时,发改委又发出另一紧急通知,解释了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的原因。出于大气治理的需要,各地在没有落实气源的情况下,大幅上马“煤改气”项目,进一步加大了天然气的供需矛盾。
发改委要求各地在审批、核准“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项目时,须将已落实的气源规划或项目实施单位与天然气供应企业签订的供气合同作为前置条件,没有落实气源的项目不予批准,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今冬明春的天然气缺口究竟有多大?早在今年4月,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即表示,公司计划今年供气1070亿立方米,但社会需求达到1150亿立方米,存在80亿立方米的缺口。今年9月底10月初,中石油向一些民营LNG公司通报,如遇极端天气,全年供气缺口将达135亿立方米。
13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以往每年缺50亿立方米就是极值了,如果按照中石油的数据今年缺130亿立方米,将是去年的2-3倍,意味着冬春之季平均每个月的缺口是20-30亿立方米,这已经相当大了。”
作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不排除中石油通过强调气荒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近期发改委在一个月之内连发三个通知强调保供,并且用不少篇幅强调煤制气和管道等具体项目。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这也正面印证了今年气荒的严峻程度。
上述人士认为,在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煤改气导致需求增加。“原来冬季向外供气的新疆,今年因为大量煤改气项目,可能自用都有困难了。”除了煤改气外,影响需求的另一重要变量就是天气因素。如果今年冬天全国出现极寒天气,那么今冬明春天然气供给必然吃紧。
今年的天然气供需形势究竟有多严峻?中国证券报记者向发改委有关人士求证,得到的答复是,每年发改委都会就迎峰度冬出台通知,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尽管也强调供需形势严峻,但最终会平稳过渡。因此通知的目的是要有关方面加强预防,希望媒体不要对气荒做出过分解读。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今年冬季北方多省市采暖煤改气的步伐逐步加快,燃气需求陡然增加。中证资讯获悉,今年天然气供应缺口有可能扩大到130亿立方米,这是往年缺口的两倍以上。如果今冬各地出现极寒天气,那么天然气气荒将变得更为严重。
◆煤制气供给侧将成为此次气荒的最大受益者,相关个股将受到市场追捧。从今天的市场表现来看,煤气化(000968)涨停,成为当仁不让的板块龙头。公司实际控制人晋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利用企业。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大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煤制天然气技术成熟,大规模产业化可期。在煤制天然气工程领域,中国化学(601117)主导地位明显,目前参与、设计了绝大部分在建煤制天然项目,将成为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的最大受益者。东华科技(002140)在现代煤化工的工业化部分环节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除了煤制气公司外,其他拥有天然气资源的公司以及天然气储存、调峰设备的生产公司也有望从中获益,如广汇能源(600256)、陕天然气(002267)、新疆浩源(002700)等。
◆煤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等地,而需求端主要集中在东部。天然气的输送需要铺设大量管道,金洲管道(002443)、玉龙股份(601028)将因此受益。
“气荒”来袭 掘金城市燃气商(附股)
继10月接连发文预警今冬可能出现的气荒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11月2日、3日两天之内,连发两个通知预警今冬可能出现的“气荒”,突显今年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矛盾。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冬季供暖,天然气需求增加明显,往年也会出现“气荒”情况,但今年情况更加严重。同时,为了防治控制污染,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不少地方加大了煤改气进度,导致需求猛增。预计天然气概念股将持续活跃。
“重度气荒”来袭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11月2日、3日两天之内,连发两个通知预警今冬可能出现的“气荒”。11月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同时披露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补充通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源,增加市场供应,中石油(行情专区)、中石化、中海油要保持在产气田高负荷生产,加快新区块投产进度,尽可能增加进口。同时,用气峰谷差大的地区要抓紧研究推行季节性差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价格政策,开展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试点,促进移峰填谷,引导合理消费。
过去十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加了近4倍,发展迅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01年的274亿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1307亿平方米,平均复合增速达到17%,远高于同期石油、煤炭的消费增速。然而,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却较低,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仅占4.5%,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划从2010年的1075亿立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2300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速约为16.5%。价格较为低廉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是天然气的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供需不平衡,天然气供需缺口呈现出逐渐拉大的情况。而今年情况更加严重,往年天然气缺口大概在65亿-75亿立方米左右,今年预计可能达到100亿立方米,预计占今年消费总量的6%左右。
此外,去年冬天以来,全国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成为治霾的重要手段。随着今年6月份大气治理“国十条”的颁布,各地纷纷推进煤改气、油改气计划,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在4月至6月传统消费淡季,以中石油为例,往年天然气销量增幅为10%至15%,今年却高达25%,创历史之最。这也为天然气供应商增加了压力。
天然气价格市场化
我国曾经数度调整天然气定价政策,经历过低气价、政治干预定价、成本加成法和试点净回值法几个历史时期。总体来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国家发改委6月28日调整非居民用气和居民增量气的省门站价,初步实现天然气定价市场化。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天然气价改的重点在于存、增价差收拢。进而存量气价追赶增量气,带动气价整体上涨。2013年增量器预计为110亿立方米,存量气约为1120亿立方米。据此测算,2012年民用气约315亿立方米,占比约13.9%。民用气部分占卜调整,非民用气部分存量气部分上调约0.4元/立方米,增量气实现与燃料油、液化石油气(权重60:40)比价定价,存量气部分在2015年调整到位,这意味着每年约有超过300亿立方米的存量气和120亿立方米的新增气采用与可再生能源挂钩的方式定价,至2015年超过76%的的非居民气将采用门站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方式。根据天然气定价改革的要求,预计未来三年内,天然气价格将持续快速上涨。市场人士保守预计未来3年天然气平均价格符合上涨幅度超过15%。此外,完成成本传导较为顺畅的非居民用气后,居民存量气价格调整可能也将在合适的时机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