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国:央行暂回笼资金 利率市场化稳步进行
中国央行从金融体系回笼资金,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蹿升,也引发外界担心。同时央行25日起,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引发外界热议。
央行“暂时”回笼资金 市场资金充足
今年6月,央行从中国经济中回笼资金,导致银行间利率短暂飙升至两位数。之后,中国央行再度干预,有针对性地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本周央行连续三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随着此前的逆回购协议陆续到期,此举的效果等于从银行间市场净回笼了580亿元人民币。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此次回笼资金是货币市场利率升高的最主要致因。分析人士还提到了其他技术性因素,包括银行本周上缴财政税款,以及银行间市场启用新交易系统。
同时《金融时报》的报道中也指出,尽管中国央行在回笼资金,但市场资金供应仍然充足。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在简报中表示:“鉴于利率突然跃升,我们预期央行将采取行动稳定利率。”
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报道中也提出,中国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做法不仅表明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也体现了对物价上涨的担忧。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大幅上升,此外尽管政府已采取措施增加住房供应并抑制投机,但房价仍在持续上涨。另一个因素是,过去一个月大量外资流入导致中国金融系统需要冲销的流动性增加。
“这次再度出现的银行间利率飙升局面应该是暂时的。”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的结尾做出评价。
贷款基础利率新机制运行 金融改革稳步进行
央行25日起,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作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机制在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扩充,有利于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促进定价基准由中央银行确定向市场决定的平稳过渡。
报道同时指出,针对新措施,澳新银行发布的分析报告称,这是“朝利率进一步自由化跨前一步”。
据香港《文汇报》网站报导,金融改革是最早获得广泛支持和达成共识的改革,并有明确规划和路线图。一些金融改革业已开展,比如今年中国以渐进方式放松外汇管制,并在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等。
同时报导中提到,按照初步规划,快则两三年内中国有望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大额可转让存单交易等准备工作则有望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即完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