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因为宏观调控较紧,一度出现“钱荒”。本来国内整体流动性并不太紧,而适度的“钱荒”可以倒逼整合资源,淘汰落后,盘活存量。可是我国经济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合理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反而使整体经济有所下滑。
三季度之后,央行主要以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增加流动性。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稳住了中国经济,改善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另一方面,却加剧了通胀的压力,更严重的是它仍然以投资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重复而不是调整过去的发展模式,增加而不是减少了过去经济模式积淀下来的深层次矛盾。
因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市场机制作用有时不明显,所以过分严格的抽紧银根,不一定就能够顺利淘汰落后,盘活存量流动性,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然而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一味地放松银根,那就无法使中国经济进步。
因此,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货币政策既不放松也不收紧,就是这个意思。它既照顾到眼前的现实经济状况,又着眼于长远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而这个“既不放松又不收紧”的货币政策不是静态的,当经济下滑之时在三季度就适当放松,而现在经济已企稳,四季度适当收紧将成必然。
当然,四季度流动性不是没有问题。当前正是传统性季度税务集中缴款期。有人预计这将从商业银行抽取约3600亿左右的流动性,这一短期因素与央行暂停逆回购叠加,迫使一些资金期限不匹配的机构转为借入,这些因素共同发酵让银行间资金再现剧烈波动。
但关于季度集中缴税引起的市场波动,资金量还是有限的,尤其是其延续时间不长,对资金市场影响不会很大。
四季度最大的麻烦可能在外汇占款方面。自去年12月,我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今年1月外汇占款更是暴增6837亿,超过了去年全年外汇占款的增量。不过,6、7月外汇占款净减少,到了8、9月份又改为增加。
好在央行现在宏观调控流动性的经验和所拥有的工具已较为丰富,无论是向松还是向紧,都能找出合适的工具组合,甚至不同组合的搭配亦能显示出货币政策力度的层次和细微差别。
比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形成更大压力的是地方政府加强投资,毫无疑问这是需要抑制的。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四季度流动性不会再放松。(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