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石墨烯生产线唐山投入使用
河北唐山市高新区建华集团石墨烯一期生产线日前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首条投入使用的石墨烯生产线。该生产线投产后,年产石墨烯50万克,可实现产值4亿元,并拟申报石墨烯公斤级批量生产专用设备、石墨烯公斤级批量生产制备工艺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据介绍,石墨烯是地球上已发现的最薄材料,还是最强韧的纳米材料和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可用来开发制造超轻型飞机材料及超坚韧的防弹衣,并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及能量存储等领域。(人民日报)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硅碳石墨烯理论研究获重要进展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原子厚度二维薄膜新材料。由于其导热系数高、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用来发展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等。但是由于其半金属特性(能隙为0 eV),并不适合做热电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此,人们希望通过结构调控和掺杂手段,增大石墨烯的能隙,从而拓展它们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尽管碳基、硅基二维纳米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具有适中能隙 (1 – 2 eV),且能隙不依赖于手性或尺寸的材料尚未见报道。
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立明研究员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支持下,通过全局粒子群的优化搜索算法与第一性原理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成功地预测了能隙为1.09 eV的二维平面SiC2 硅碳石墨烯 (g-SiC2)材料。该材料由sp2杂化的C原子和Si原子构成,结合能为0.41 eV/atom,处于势能面上的全局最低点,比已知的同分异构体pt-SiC2(由4配位sp3杂化的Si原子形成)从能量上来得更加稳定,因此其单独存在的可能性更大。此外理论预测其熔点位于3000到3500K之间,其衍生纳米管的能隙(~1.09 eV)不随手性、尺寸等变化,这些表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2013,http://dx.doi.org/10.1021/nl403010s),该项工作为二维碳基纳米材料的结构改性设计、能带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世纪新能源网)
化工行业日报:全球最大石墨烯项目落户重庆
一、行业每日要闻回顾
全球最大石墨烯项目落户重庆
近日,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重庆高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标志着中科院与上海南江集团合作投资5亿元的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项目正式落户重庆高新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
石墨烯是未来超级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设备显示屏的生产材料。
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000万片的生产能力,此项目将成功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技术全球领先。
天然气迎峰度冬主推9项措施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稳定供应的9项措施,包括及时掌握供需动态、最大限度增加供应、完善管道储运设施、强化需求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价格改革等。意见指出,用气高峰期,生产企业要首先压减油气田自用和系统内甲醇、化肥、乙烯、炼油等用气,努力增加外供商品气量。
2013中国化工装备百强出炉
10月17日,2013中国化工装备百强发布会在山东东营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化工装备百强发展报告显示,今年百强企业的销售总额、入围门槛等指标均较去年有所提高,百强企业规模稳中有升,成为化工装备行业的中坚力量,并在驱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显示,今年的装备百强企业2012年销售总额达到1487亿元,较上年增长14.7%;入围门槛由上年的略超过1亿元增加到近2亿元;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企业为4家,与上年持平,但其年销售额平均增幅同比均超过10%;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9家,较上年增加2家。这些企业产品类别集中在压力容器、空分设备、蒸发和干燥设备、换热设备、压滤机、密炼机等方面。其中,沈阳鼓风机集团、上海锅炉厂、中国一重、哈尔滨锅炉厂、太原重工、杭州杭氧、二重集团、西安陕鼓动力、杭州汽轮机、湖北宜化化工机械位列前十名。 (西南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