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北斗卫星传输系统研制成功 概念股或起风云
据中国气象报10月17日消息,近期,华云气象科技集团通达公司成功研制出适用于国家级气象站通信的新一代北斗卫星传输系统。该系统与全国27个省市已施工部署的“北斗卫星信息传输保障系统”兼容,可以并网运行,也可独立工作。
北斗系统近年来获得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应用环境和技术也获得了显著提高,尤其气象行业,具备发挥北斗优势的全部特征,不论是功耗、到报率、传输时效、用户容量、还是安全性及未来发展前景方面,均满足气象应用。目前,北斗已在区域自动气象站、便携站、交通站成熟应用,性能指标与GPRS相当。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卫星导航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发展迅速,导航芯片、天线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了产品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区域服务能力,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全球系统建设。随着卫星导航与交通运输、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应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产品制造和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我国已成为车载导航终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面临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和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多重压力。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创新性和综合性的时空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强烈,未来基于短报文通信等特色优势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行业、公共服务及大众市场的应用将得到极大拓展,融合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的位置服务应用,将有力推动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结构升级,释放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面临突出问题:一是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应用主要依赖国外系统;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地面应用基础设施整体能力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掌握核心技术,集成应用能力薄弱,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市场空间被严重挤压;四是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尚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推动民用应用系统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转移,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810亿元,在全球占比不足8%。截至2012年底,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社会持有量为23万余套,相关产值接近40亿元,仅占国内比重的5%。
工信部于9月初召开的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总结大会曾强调,要抓紧提升北斗系统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全球覆盖,发挥北斗工程的综合效益。要持续推动北斗系统向更高水平迈进,坚持自主可控,坚持军民融合,促进北斗工程协调发展。要加快推进北斗应用,充分挖掘北斗的应用潜能,着力培养北斗应用人才,不断加快北斗二号卫星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分析人士认为,A股上市公司中,卫星导航相关概念股:北方导航、中国卫星、国腾电子、华力创通、中海达、北斗星通、海格通信、欧比特、超图软件、四维图新等个股有望受益。(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