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资产证券化并非为了证券化而证券化,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券商分析师认为,军工股重组并不是简单的主题投资,大量优质资产的注入将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国家层面提出强军战略也给军工行业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军工行业已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券商分析师认为,决策层对于强军战略的重视将在较长时期内拉动军工行业的需求和盈利水平。军费的补偿性增长预计将拉动军品的需求。中国军费占GDP比例近年基本维持在1.4%左右,而美国平均约为4.5%、英国2.7%、法国2%、俄罗斯2.4%左右。中国军人人均军费不到美国的5%,远低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中国军费仍旧处于补偿性增长阶段,受亚太局势影响以及国家军队自身建设需要,预计未来国防投入仍将持续增加。
有关上市公司已经明显感受到行业发生的变化。中国重工10月10日发布的今年1-9月订单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新增订单大幅增长,总金额达到891.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148.77%。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军工军贸和海洋经济业务的迅猛增长,新增订单金额554.84亿元,是去年同期新增订单的9倍多,在新增订单总金额中占比62.21%。在军工军贸与海洋经济产业新增订单中,大部分为军工军贸订单。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重工在军工军贸方面新增订单的超常规增长,恰恰与近期中国海军首次披露“航母部队”建制,以及国产先进武器批量进军世界军贸市场的信息相印证。本次中国重工军工军贸订单迅速增长仅仅是一个开端。
军民融合是拉动军工行业需求的另一大动力。券商分析师称,过去的十几年,受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以及国家军工建设的迫切要求,军工企业偏向于军品的研发,现在军工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军民融合的道路,把握住民用市场的巨大空间。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民用直升机总增长量预计在300架左右,平均每年60架。未来10年,通用航空及其带动的产业有望形成数千亿元的市场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