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高房价抬高了工商业成本,削弱了中国经济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城镇的房价如同粮食价格一样,属于基础性价格。房价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一系列商品和服务业的价格。首先是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房价和房租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员工工资。如果不提工资,在实际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却陷入招工难的困境,使我国产业升级没有取得进展的阶段,弱化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就业压力。其次,房价过高,提高了商业成本,一方面是零售商业的场租费用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生意清淡,使商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将导致一业畸形发展、百业衰退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商业场租费用过高,抬高了流通费用,导致虽然直接生产成本低但市场销售价格高的矛盾。城镇场租费用过高,更使小本经营的生意难以维持。因此,高房价阻碍了商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减少了城镇就业机会,也减少了政府的税源。
?第四,高房价使进城务工农民难以转为市民,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
?通常认为户籍制度阻碍了城镇化,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农民难以承受转化为市民的经济成本。目前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在务工城市的生活费用平均占月收入的50%,再扣除春节返乡的路费,全年净收入也只有1万元左右,还要负担农村的妻儿老小。即使在原籍的县城购买每平方米价格为3000元的一套面积为80平方米商品房,都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积蓄。这是农民进城务工后难以融入城市,不得不继续保留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又使农村的宅基地难以集约利用和承包土地的流转,也难以实现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总量控制、空间置换和占补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