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出现强劲复苏,这种势头会否持续?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的回答是,可能只持续到年底,2014年会再次放缓。
朱海斌10月8日表示,“我们对当前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仍持谨慎态度。虽然三季度强劲复苏,但增长势头可能逐渐消退。”
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策因素。朱海斌指出,虽然稳增长近期获得高度重视,但经济结构转型和改革仍是重要的政策目标。部分主要行业仍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经济中的金融风险越来越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制定未来的经济改革纲领,这些未来几年要解决的问题意味着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较小。而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明确表示,此次不会像2012年下半年那样放松货币政策。当强劲的信贷增长的滞后效应开始消退后,信贷放缓将拖累2014年的经济复苏。
其次是外围因素。朱海兵表示,虽然发达经济体复苏对中国的外需是个好消息,但与新兴市场增长相关的不确定性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快速升值将成为阻碍因素。
摩根大通预计,三季度GDP环比季调折年增长8.5%,四季度增长7.8%,到2014年,季环比季调折年增速将回落至7-7.2%。相应地,三季度同比增长7.7%,四季度同比增长7.5%,2013年全年增长7.6%,而2014年增长7.3%。
目前来看,三季度经济强劲复苏。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强劲增长10.4%,7月份则同比增长9.7%。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回升,出口行业进一步温和复苏。尽管9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弱于市场预期,但51.1的统计局PMI指数仍是自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继续表明经济形势正在平稳改善。
朱海斌分析,三个因素推动了当前经济增长。第一,7月份以来经济政策的转变,例如,对消费和投资的并重(例如铁路、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保障房)和明确增长底线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支持市场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增速一直下滑的制造业投资从8月份开始上扬。
第二,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强劲的信贷增长的滞后效应在三季度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央行采取措施打击信贷领域的投机行为,信贷对实体经济活动的支持也得到改善。具体表现在,过去几个月非银行融资的比例下降,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上升。
第三,外需受益于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元区增长前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