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直播 > 正文

政策市当道:低估值PK好故事

www.yingfu001.com 2013-09-29 14:10 证券市场红周刊我要评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国是谁?如果以股市表现来衡量的话,答案或许应是中国。美股牛头高昂,证明美国经济转型卓有成效;沪综指的踉踉跄跄和创业板的步步高升,意味着股市脉搏的律动正和宏观调控的基调同节拍。在高层一再强调调结构的背景下,股市周期股熊市和新兴产业牛市这一泾渭分明的格局仍将延续。

  增长“稳”强化调结构预期

  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典型的负债推动型,虽然不至于短期出现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但是结构性危机早已显现。化解金融风险,是本届政府的当务之急。

  上海自贸区改革和民营银行的创立,都是金融改革唱大戏。前者意在推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后者剑指金融市场对内开放,目标都是提高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以中央层面的金改来倒逼地方调整经济结构。由于金改历时长且新政不断,相关炒作将是A股长期主线。

  从宏观环境来看,8、9月份经济数据好转,中国经济增速企稳,各界对加磅调结构的承受力增加。同时,欧美日迟迟未敢退出量化宽松,全球经济的复苏稳定和资金面的整体宽裕,为中国放慢经济增长以倒逼改革,带来了对冲时间。

  美联储本月仍坚持不退出QE。理性推测是,由于失业率难降,欧美日未来将是锯齿型经济复苏,增速缓慢且时有反复。今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年化增长率为2.5%(终值),美联储仍是忧心忡忡,对2015年和2016年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测中值仅为1%和2%。这预示着银行贷款意愿极低,经济复苏仍是缓慢。即便美联储开始退出QE,也是“进二退一”的渐进式疗法。这与中国当下的调结构“进二退一”路径如出一辙。

  “金改”到来,谁家欢乐谁家愁

  银根地根的改革,是本届政府的重头戏。前者重在利率市场化和民企准入门槛降低,后者则瞄准土地流转甚至农地上市。两者的市场化进程,对金融和地产板块都是大利空。

  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赚6191亿元,同比增速达13.56%,A股上市公司总共才赚11428亿。地产股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速逾30%,可是机构不敢大举买进。缘何?银根和地根供给的行政主导模式是金融地产业暴利的根基,亦是负债推动型模式的推手,而调结构的核心恰恰是改变这一增长模式。

  从股市角度来看,调结构在宏观调控中的权重加大,相当于政策面增发的金融地产股沽空权证越多。银行指数目前市盈率为4.7倍,仍上涨乏力,原因在于前景不佳。举例说,民营银行如果批量成立,相当于分食已上市银行的蛋糕。同时,土地供应如果不再由地方政府全盘主导,囤地生财模式亦将消逝。

  更进一步,如果没有实业支撑,金融市场越繁华,则经济泡沫越大。目前,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水平逾60%,整体抵御危机能力极差,而美国上市公司约为30%。巨头企业苹果、微软、谷歌等都是现金奶牛,新兴产业股票的强势,是美股重回牛市的主因。

  全球股市都讲网络故事

  如果中国网络巨头登陆A股,结果会是怎样?截至本周四,腾讯市值为7601亿港元、百度和奇虎360分别是是539.52亿美元和108.55亿美元,三家公司市盈率分别为47倍、31.5倍、176倍。新浪和优酷土豆市值分别为56亿和47亿美元,二者上半年业绩均为亏损。这说明在国际买家眼里,13.4亿中国人的网络故事同样是奇货可居,且比传统行业的现实盈利来得更珍贵。

  由于网络股标的太少,A股市场炒家不得不借力打力,频炒腾讯或阿里第二概念,这是新股准入制度设计之错。如果阿里在A股上市,无疑能解决基金配置无门的困扰,同时亦可让相关品种不再有稀缺性溢价。

  机构热捧电商概念,皆因前景看上去挺美。在成长股投资者看来,“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能讲得出一个合适的价值成长的故事,这就叫做估值标准”。传统的股息回报优先理论,在A股并不适合,甚至在成熟股市亦非主流。

  日前,美银和惠普以及盘踞道指54年之久的美铝,日前被剔除道指成分股,由高盛、维萨卡和耐克取而代之。美股蓝筹概念已由最早的铁路股、重工业股、轻工业类的科技股,转到当下服务类的第三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企业。道指变得轻盈,年内涨幅17%,稍逊年内涨幅达25.43%的纳指,却远强于笨重的沪综指(下跌约5%)。港股同样如此,资讯科技业指数年内涨幅近五成,能源业指数下跌近16%.

  海外股市狂炒中国网络股,A股自然跟风。再加上政策利好不断推出,行业并购时现,好故事加上好政策,相关炒作风生水起,目前只是风声乍起,远未到泡沫破灭期。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