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新自由贸易区能否把香港拉下马?答案是不可能,除非前者能复制香港高度发达的法治。但是,香港人不应因此而自满。上海可能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一些备受香港珍视的东西上,比如低税率,以及渴求奢侈品的游客。
激化的社会紧张关系让香港富豪李嘉诚很是担忧。今年三月,李嘉诚旗下一家集装箱码头爆发了工人罢工。在民众对民主改革缺乏耐心、对社会不公感到愤怒的背景下,民粹主义占领运动的崛起可能也会损害该城市对商业友好的声誉;而与此同时,上海正在开始改善商业氛围。
不看好上海的人认为,法治是更为关键的因素。香港透明的双语法律体系为国外公司提供了保护,且不容易被复制。跟大陆相比,香港的普通法院更为透明,公司可以期望合同条款得到尊重。
法治至上论很可能是对的。但是,上海有望在两个领域占领先机。上海有可能会成为人民币交易的主要所在地。宽松的监管体系可以帮助把上海打造成一个吸引货币交易的地方,尤其是,如果上海能提供有利于银行的税收体系和有利于外籍雇员的学校和医疗的话。为了让外国人感到自在,中国甚至可能允许在上海自贸区开放Facebook等被屏蔽的网络。
奢侈品是另一领域。目前大陆高端产品的海关税率高达65%,因此富裕的消费者通常到境外采购奢侈品。来自大陆的游客占到了香港游客的72%。上海的设计者暂时还没提到奢侈品关税,但是正如该国最近和瑞士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所显示的那样,一切皆有可能。据胡润2013年财富榜单,三分之一的中国百万富翁居住在上海或周边。
长期来看,香港不能依靠奢侈品税率和货币管控等人为优势实现增长。一个选择是,香港可以跟附近的大陆城市,如广州和深圳,建立起更友好的关系和纽带,为未来的城市间大规模联合做准备。香港的经验和独特的法治优势,可以让它成为领导此类试验的最佳选择。这样就可以确保,上海的崛起不一定会成为香港衰落的开始。
伊桑(Ethan Bilby)是路透Breakingviews中国专栏作家,驻香港。能说中文、丹麦语、瑞典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