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2012年年中,央行连续出招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尤其是尝试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以及决定从2013年7月20日开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经营影响已经显现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竞争的加剧。当前,在利率市场化加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监管约束加强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形势、客户需求和竞争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银行业发展转型已箭在弦上。而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同质化倾向,过度倾向于做大,大客户、优质企业成为各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而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明显不足,各类机构未能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竞争格局。利率市场化的提速对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巨大的冲击,为此,银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增强协调,引领各类银行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差异化经营,实现银行业经营方式和组织管理体系的转变。
文章强调,对于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鼓励其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开拓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结算等附加值高的业务品种,将更多的资源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转移,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对于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引导其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自身优势,以提升区域性金融服务水平为根本目标,注重发展质量而不仅仅是速度,深耕细作,将归集的金融资源主要用于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避免金融资源“脱实就虚”,与区域经济共成长、共繁荣;对于小型微型银行业机构,应当引导其专注“三农”、小微企业及社区等金融服务需求,着眼于大中银行难以服务到的客户群体,与大中银行互补发展,并在监管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文章建议,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由科层制的总行—分行—支行的结构向矩阵式、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体系转变,促使商业银行逐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体系为导向,有助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业务转型的授信机制,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体制。认真汲取本次“钱荒”的教训,平衡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辩证关系,切实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
文章强调,逐步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退出制度,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教育和引导,为银行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