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折射中国银行业软肋 经济减速致风险激增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了施其武的署名文章《从“钱荒”看银行业稳健发展的挑战与应对》。文章指出,“钱荒”现象,究其实质还是折射出中国银行业发展中的软肋,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减速的压力下,钢铁、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凸显,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困境,导致银行信用风险激增。
文章称,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迟迟难散,全球银行业饱受垢病,加强银行业监管的措施不断推出。中国银行业在这一轮危机中虽然总体表现良好,很多银行跻身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列,但在信贷规模扩张过快、服务实体经济不够等方面也备受争议,特别是今年6月份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的“钱荒”现象,看上去好像是简单的流动性管理和资金头寸调度问题,究其实质还是折射出中国银行业发展中的软肋,这既是中国银行业迟早要补上的重要一课,也是衡量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文章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复杂动荡,国内经济呈下行趋势,挑战着银行监管底线。从国际上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美国经济萎靡不振、难言复苏,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1.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50%左右的进出口大国,外部经济的不景气严重拖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加之国内经济在经历一个较长低水平高速发展的周期后,结构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正处于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关口,当前国内经济呈明显下行趋势。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减速的压力下,钢铁、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凸显,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困境,导致银行信用风险激增。
文章称,要继续严格执行贷款新规,以贷款全流程管理为基础,做实做深做透贷款“三查”,努力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鼓励银行建立和完善高级的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定价机制,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文章强调,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要契合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
文章表示,在经济上行期保持银行业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在经济下行期也要切实避免银行业信贷规模的过度收缩,并适时推进逆周期资本要求、杠杆率等政策工具,减少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