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家IPO撤单公司转向借壳
长城影视海澜之家经典样本,TMT瞬间大热
传媒与手游版块,并购重组热度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给的估值也很高。
IPO大门一关,挡住了涌进资本市场的洪流。
财务专项核查风暴,带来的“借壳”的躁动。
长城影视、车网互联、沧海重工、中技桩业、吉安集团、滨海水业、神州信息、景峰制药、宝鹰股份、海澜之家……毅然“变道”,跑在借壳重组上,为了朝思暮想的“资本梦”。
借壳故事一遍遍地上演,反复昭示:谁先上市,谁是赢家。
乌鸡变凤凰,PE寻退出
目前有633笔VC/PE资金投入到IPO排队企业中。深创投、IDG资本、红杉中国、优势资本最多,分别为47、14、14、11笔。
自IPO核查信号灯亮起,撤单企业不在少数。9月初,继水星家纺撤材料后,又有两家等待无望,自行撤单,分别是苏州金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至此,IPO终止审核企业增加至274家。
IPO大门不开,但企业加入资本市场的心不死。并购重组成另一条出路,“借壳潮”在今年变得流行。
“我干并购3年了,2010、2011年是IPO的鼎盛期,但最近一年半下来,借壳重组的需求增加,这块业务多了”,上海一名券商并购人士称。
长城影视、车网互联、沧海重工、中技桩业、吉安集团、滨海水业、神州数码、景峰制药、宝鹰股份、海澜之家等多家企业,从IPO跑道上,“转道”借壳重组。
据悉,仅8月,宣布借壳上市的公司就有5家,分别是中钢吉炭、江苏宏宝、亿城股份、洪城股份和ST太光。此外,博通股份在7月31日宣布陕汽集团借壳上市的计划。
“IPO暂停后,不仅仅只有企业着急,PE也在寻路子,有部分PE在打听壳资源情况”。
据资料显示,截止到8月底,共有633笔VC/PE资金投入到IPO排队企业中。深创投、IDG资本、红杉中国、优势资本投入的笔数最多,分别为47、14、14、11笔。
然而一向以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PE,今年似乎栽了跟头,寻路退出。
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则为一例。据重组草案显示,长城影视背后潜伏了许多强势创投机构。如龙马科技投资19.75万元、山创投资1000万元、横店控股投资500万元、士兰创投投资500万元、赛伯乐晨星投资2991.42万元、惠风投资997.14万元、蓝山投资997.14万元、菲林投资715.15万元。
据江苏宏宝财务总监顾桂新表示,IPO闸门迟迟不开,长城影视创投方施加压力,他们只好寻找借壳上市的途径。
另一起PE退出案例,发生在上海莱士收购邦和药业。
据邦和药业2012年9月披露的上市计划显示,邦和药业拟在创业板发行2167万股,募集资金18533.96万元,投向3个医药行业项目。其中1亿元投入“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独立生产线及凝血因子中试场地改建项目”,3533.96万元投入“质检中心及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及5000万元投入“现代中药、保健品生产线建设项目”。
其第一大股东是傅建平,持有46.53%的股份;肖湘阳持股21.64%,为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是机构投资者——九鼎投资,其旗下的盈泰九鼎、河南九鼎、昆吾九鼎、金泽九鼎分别持股3.08%、3.08%、2.61%、0.72%,即九鼎投资的持股比例合计共9.49%,据悉,4只基金分别于2010年起先后进入邦和药业。
然而去年年末,邦和药业放弃IPO。
7月2日,上海莱士发布公告,拟以18亿元的价格并购邦和药业。其中,向控股股东科瑞天诚、新疆华建、傅建平和肖湘阳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邦和药业100%股权。
九鼎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邦和主营业务本身特点决定的,无论是否IPO,邦和的持续增长都需要通过并购方式实现。
他进一步表示,此次并购是邦和大股东发挥主要作用,九鼎在其中主要发挥协助作用,并购方案的议定和实施则是主要股东,包括各机构股东共同决策的结果。在IPO暂停情况下,能够有合理资本回报并同时嫁接更大平台进行长期发展的机会,从产业长期经营的角度来说是股东非常理性的选择。
据悉,九鼎投资在2010年进入邦和药业时,成本平均为13.85元/股,而此次退出的价格为27.69元/股,回报仅1倍。
业绩压力下的借壳
“IPO审核标准固然严格,但并购重组要求也不低,券商与壳公司都会关注置入资产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在一名北京会计师眼中,IPO停闸,就是要让企业知难而退。
在其看来,“好公司”要有5年以上的真实业绩,才能“等得起”,否则消耗成本过大,同时业绩无法维持。
在2012年4月披露招股说明书的沧海重工,似乎因为业绩压力,而与恒顺电气“闪婚”。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沧海重工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7亿元、5.58亿元和5.99亿元,同比增长44.69%、7.92%和7.33%。不难看出,营收增长速度逐年下滑,表现出乏力趋势。而到了2012年,营收下跌,只有4.97亿。
从净利润看,2009-2011三年分别为4481.06万元、7047.30万元和7568.46万元。但到了2012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仅为4740.56万元。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现亏损,净利润-276.7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