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重工机械类个股集体暴涨,截至收盘,板块涨2.85%,涨幅居前。中国重工、中国一重、太原重工、中信重工、泰尔重工、大连重工、三一重工、华东重机、大金重工、振华重工、上工申贝和*ST二重等12股涨停,中联重科、通裕重工等涨逾7%。
而这一切或许仅仅归因于中国重工。近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不低于3.84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22.08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4.8亿元。公司拟以部分募集资金收购大船集团、武船集团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及业务。
受此利好政策,中国重工自9月11日来接连三个涨停。
而记者统计的19只重工行业个股自9月1日至12日区间涨幅更是受到影响,振华重工区间涨幅达到了24.86%,排在第一,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信重工区间涨幅也都超过了15%。
从数据中不难看到,在这个区间内,共有5.51亿元资金流入这19只重工股,共计8752.19万股股份。
而沪上一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本次收购对中国重工影响较大。一方面,收购完成后公司军品业务占比显著提升,军品盈利将有效弥补传统船舶行业业绩下滑的缺口,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将摆脱过去民船业绩增长的颓势,公司盈利拐点出现;另一方面,公司军品收入占比提升,公司将从估值上进一步向军工板块估值靠拢。
“说到底,就是受中国重工复牌强势涨停影响,超跌的重工上市公司也出现异动。不过我认为,中国重工的涨停逻辑不是其他重工公司所能复制的,其他企业并没有军工资产注入预期,而且从未来我国经济转型看,这类重工公司景气度回升还遥遥无期,没有基本面支持的炒作是不可持续的,投资者还应保持谨慎。”
基金潜伏
“三中全会估计会释放一系列政策,大家都在等,可能是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提前布局。”上述中型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
周期股异动,同样使得郁郁不得志的热衷于大蓝筹周期股基金经理兴奋不已。
记者发现,在航运股不断飙涨之前,已经有部分资金潜伏。
华夏盛世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也许是潜伏*ST远洋最为精准的机构,10大流通股东数据显示,2012年底,华夏盛世并没有出现在*ST远洋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里,今年一季度,华夏盛世持有*ST远洋2330万股,半年报显示华夏盛世并没有进行增持或者减持。
不过,以华夏盛世一季度持仓的均价来看,尽管自7月30日触底以来,*ST远洋反弹已经超过26%,但目前市场价仍低于买入均价。
此外,在*ST远洋的机构股东里,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却提前出局,错失了这波反弹的行情。
去年半年报显示,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持有*ST远洋6523万股,此后一路加仓至去年年报的7787万股,不过,今年一季度,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减持至2953万股,半年报显示,南方隆元已退出10大流通股东之列。
而在另一个异动股中国重工的操作里,南方隆元则较为成功。截至2013年年中,中国重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仅有一个席位为公募基金,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共计持有中国重工7790.9万股,较2013年一季度增加了629.85万股,不难看到,自2012年起,南方隆元就已经潜伏在其中,平均每季度加仓近400万股,而从9月1日至12日至这段区间来看,其也因受益于中国重工而涨幅达到10.15%。
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刘佳章向记者透露,“这说明了一种趋势,基金公司从创业板开始撤出,从而转到主板。严格来说,这是资金的追逐。在我看来,很多东西都开始做周期股了,这是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首先,9月份是补库存的时点,而且优先股的传闻也带动了银行股的上涨,三中全会又召开在即。”
不过其认为,在市场发生大的风格转换时,机构并不是起到最大的作用,“一定是被动的,很多利好政策同时出台,加上有一定的资金先行进入,基金也就慢慢开始将重心挪到主板上,像航运、海运这些都是深周期行业,经济复苏的情况下一定第一个反弹,这一点在调仓上,大基金公司动作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