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正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和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一起,做客第一期凤凰财知道读书会。会上,吴敬琏表示,增长模式转型,已经提出了将近20年,但是到现在尚未成功,它的关键问题就是体制问题。
吴敬琏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法不是中国人先提出来的,是苏联人在6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后来中国有一些留苏的经济学家把这个提法带进了中国。
中央在制定九五计划时候,吸收了这个意见。总结了苏联的教训,提出来两个根本转变。一个根本转变是从粗放的经济增长转变到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率。第二个根本转变,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吴敬琏指出,我们现在正在关口上,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三中全会要制定我们改革的路线图。而这个改革的路线图,是不是制定的好,能不能够圆满的执行,就决定了我们这个转型到底转得过来,还是转不过来。
余永定:中国粗放式增长老毛病没改掉 经济效率很低
9月14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多位知名学家一起,做客第一期凤凰财知道读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因故未赴现场,以“书面发言”的形式向吴敬琏表达了敬意。他在文中指出,中国粗放式增长老毛病没改掉,经济效率很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已刻不容缓。
本期读书会分享了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余永定也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刻不容缓”为题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早在1995年中央就已经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最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高令人瞩目,但是粗放式增长老毛病没有改掉,整个经济效率很低。
余永定进一步称,改革没有到位是十几年前的问题依旧存在的主因,特别是国有经济主导国民经济这方面的改革。
余永定表示,投资驱动片面强调重化工业发展和以汇率低谷为基础的出口导向是中国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主要表现。他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意味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同倒掉,中国重视投资,就必须建立独立工业体制,必须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过于缓慢,在一系列的领域,转变还没有开始。
余永定借助吴敬琏观点给出了提高经济效率的建议:第一、促进与科学相关的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运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第二、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降低过高的交易成本;第三、运用通信技术提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效率。余永定还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应当大力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相对低效的农业向相对高效的城市非农业机会转移,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