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主要的医疗器械均是洋货统治的世界。有医生表示,目前在三级大医院比较常见的外资医疗器械品牌有美国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进口价格不菲。比如:一台高级核磁共振设备,进口价格在每台1200万-2500万元之间,一台伽马刀治疗仪进口价在1000万元左右。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陈武山表示,外资大型医疗设备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医院大行其道,主要是政策所限。据其介绍,如果医院购买的是国产设备,则需要自己去联系银行,而如果是外资品牌,背后往往都有几个实力雄厚的大财团支持,由他们提供贷款后,便会指定医院购买某个品牌的设备。
8月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纵向垄断案作出终审宣判,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构成“垄断”,被判赔偿经销商北京锐邦涌和科贸有限公司53万元。
“强生案是《反垄断法》颁布以来,第一起原告胜诉的反垄断案生效判决,尽管案件标的额不大,但有关判决却被业内视为纵向垄断案件的标杆。”业内人士指出,已有医疗器械业内企业因有垄断行为输掉官司,这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不过,反垄断律师郝俊波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垄断行为的处罚,增加垄断企业的违法成本。如在上述案件中,强生公司仅被判决赔偿50余万元。这个数额强生肯定不会放在眼里的,难以起到有效的惩罚作用。
黑幕
利益黑链 致价格虚高不下
外资垄断的背后是高昂的价格。按照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姚志修的说法,以在上海为例,目前骨科植入物和心脏科植入物领域,跨国公司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价格也比本土企业贵50%左右。
继葛兰素史克案揭开药价虚高现象的一角后,强生案引发了外界对洋品牌医疗器械垄断高价的关注。据了解,在双方2008年的经销合同中,强生约定锐邦不得以低于规定的价格销售产品,在发现锐邦“违反规定私自低价”后,强生取消其在部分医院经销权,最后还停止供货。
有专家指出,这种限制经销商转售价格行为,导致了产品价格被人为推高。据业内人士透露,产品定价高,医院、科室、医务人员获得的回扣也高,推荐产品的积极性大,销量也能保证。“医院和医生对高价器械诱人利润的追捧,已是"潜规则"。一些企业定出高价,就是为了消化背后商业贿赂的成本。”
“现在生产企业这么多,大家的产品质量也都半斤八两差距不大,人家医生凭什么要用你的器械呢?自然就得给回扣给提成。”一位销售了近10年医疗器械的医药代表张某称,“有些药给予的回扣是10%,有的器械回扣比例更高。”
而据姚志修介绍,医疗器械产品的回扣比例基本都差不多,但进口产品单价高,回扣更丰厚。假设一个进口人工关节3万元,回扣可能六七千元;而国产的1.5万元,回扣只有3000元左右。(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