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半年报现“两大隐忧”
随着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中报的发布,201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中报均已发布。从各家银行半年报来看,利润增速放缓和不良贷款上升为中报业绩两大共同特 点。对此,专家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这两大共性实属正常,并且两者均明显好于市场预期。下半年经营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银行 间竞争会更加激烈,高增长的历史不再,盈利模式有待加快转变。
在各大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中,转型和寻找新的发力点是记者听到比较频繁的词语。并且,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以及银行如何介入互联网金融也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思考所在。
不良贷款攀升
16家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余额普遍上升,除农行、中行、建行、北京银行外,其余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五大行中,交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最快,较年初上升了0.07个百分点;工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上涨71.93亿元;建行该指标与年初持平。
8家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所有银行中上升最快,较年初上升了0.16个百分点,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分别上涨了0.14和 0.1个百分点,受温州地区拖累较多的浦发不良贷款率在今年上半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而风格激进的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仅上升0.02 个百分点。
多数银行表示,不良贷款率上升,主要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及区域风险形势的影响。一些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长三角、珠三 角、环渤海等地区的中小民营企 业(尤其是钢铁贸易类企业)受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出现信用风险而形成的。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该行今年以来资产质量的变化比较 刺眼。建设银行副行长赵欢在业绩会上表示,上半年建行资产总量稳定主要得益于贷款结构调整及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加大,不排除根据市场状况通过资产转让的方 式处理不良贷款。
中行实现了不良贷款率“一升一降”,中国银行高效处置不良资产,上半年共处置境内不良资产177亿元,其中60%是现金的清收。同时,中行严格控制重点领域的贷款风险,比如地方政府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等。
转型成为重点
在净利润增速放缓的同时,各大银行也在通过调整收入结构,以期实现业务转型,并通过适当调整非息收入占比,来逐步摆脱过度依赖于利息收入的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宁波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在全部16家银行中为最高,达到88.62%,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22个百分点。而在16家 上市银行中,净利息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的仅有两家银行,除了刚刚提到的宁波银行外,另一家城商行南京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 点。
而早前,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报告就指出,今年中国银行业依然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审慎监管持续加强,预计全年盈利增速继续放缓, 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 或降至8%左右。专家指出,下半年经营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审慎监管持续加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速发展,银行间竞争会更加激烈,商业银行高增长的历史 不再,盈利模式有待加快转变。
记者也观察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一些股份制银行多年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走差异化经营之路,逐渐培养出各自的忠实客户并形成自身的专业能力,竞争优势开始显现,品牌效应也开始发挥作用。
重视互联网金融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势必打破固有的银行服务格局,未来银行差异化竞争压力加剧,银行也在思考如何接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农行行长张云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坦言:“我们会继续多元化经营,寻找新业务增长点,包括近期市场相当关注的互联网金融,亦会有适当的投入,提升竞争力。”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银行将牢牢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等重大机遇。
不少电商企业都在重视互联网金融机会,金融脱媒加速。在原本存款压力就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出手反击,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创新变得尤为迫切。(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