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煤国际控股股东山煤投资于6月13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113.22万股股票,山煤投资的买入成本介于6.37~6.78元间,被套7.85%。数据显示,投资者的融资买入幅度不断加码,截至8月22日,投资者共计融资买入山煤国际3.10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62%
煤价下行,山西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力求帮助煤企渡过难关。然而,在扩股分红、政策支持、融资买入等多项利好因素的支撑下,煤炭巨头山煤国际(600546.SH)却依旧跌跌不休,引发关注。
“从基本面的角度看,近期煤炭价格有企稳迹象,对行情会有一定的影响。” 联讯证券研究员丁思德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从中长期角度,煤炭板块还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新政提升4000万元利润
日前,山西煤炭经济20条新政发布,规定将暂停提取两项煤炭资金、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鼓励电力企业清洁高效就近用煤、解决煤炭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投入资金问题等,8月底之前将近期实施措施落实到位。
山西官方称,暂停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可使煤炭企业每个月减少15元的吨煤生产成本。
受此影响,包括大同煤业(601001.SH)、潞安环能(601699.SH)、阳泉煤业(600348.SH)、山煤国际及中煤能源(601898.SH)等5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受益于山西煤炭新政的利润预增公告。
山煤国际公告称,根据新政规定,暂停提取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影响公司全年利润总额预计增加近4000万元。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13亿元,同比下降8.5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6.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68亿元,同比下滑52.88%。
从山煤国际的半年报情况看,山西煤炭新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的利润下滑幅度,但似乎也杯水车薪。
丁思德表示:“煤炭股的行情最关键还是看国际煤炭价格以及宏观经济情况,别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中长期,煤炭板块仍旧处于颓势。”
山煤国际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煤炭贸易、煤炭设备及服务等。公司同时拥有国内和山西省内煤炭销售的合法资质,并在山西省内拥有铁路运输单列计划。与此同时,公司在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均有配煤中心,形成了覆盖煤炭主产区、遍布重要运输线、占据主要出海口的煤炭内外贸运销体系。
资料显示,山煤国际2012年原煤产量和煤炭贸易量分别为1141万吨和1.3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4%和20%;开采业务的吨煤净利为164元/吨,同比下降28%,贸易业务吨煤的毛利为9元/吨,同比下滑34%。
广发证券分析师沈涛认为:“随着公司海运业务的开源节流和贸易业务的结构调整,将大幅改善其今年贸易业务的经营状况。而预计公司今、明两年内产量也有望翻番。”
送股、增持难提股价
在煤价下行的大环境下,煤炭企业今年不断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2012年,山煤国际净利润同比下滑31.27%,今年中报同比下滑46.71%,但业绩下滑似乎并不妨碍公司的分红扩股计划。
根据去年年报的营收情况,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这一分红方案可谓出手阔绰。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才发布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告,以“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满足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为由,拟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 30 亿元(含 30 亿元)的公司债。
山煤国际一边发债一边分红的举动,大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究其原因,恐怕与公司股价长期下行有关。
数据显示,自2013年2月4日以来,山煤国际就结束了去年年底以来的反弹行情,截至8月23日,股价下跌46.67%。加上业绩不佳、行业颓靡等因素,公司通过分红计划刺激股价的做法也情有可原,但事与愿违,公司分红计划并未给二级市场带来多少利好。
7月26日,公司发布利润分配公告,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股价仅上涨0.37%。
丁思德认为:“从10转10 的角度分析,这个其实对业绩没影响,只是一个概念炒作罢了。要想提振股价,最关键还是得看公司实际的业绩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山煤国际控股股东山煤投资于6月13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113.22万股股票,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11%,而山煤投资为公司控股股东山煤集团的一致行动人。
根据公司6月13日的股价,山煤投资的买入成本介于6.37~6.78元间,山煤集团及山煤投资承诺拟自本次增持之日的未来6个月内,从二级市场继续择机增持本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但截至目前,大股东的增持对股价的提振效果并不明显,大股东被套7.85%。
融资标的引关注
2010年3月底融资融券开始交易以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不断上升,虽然目前规模有限,但还是可以作为影响个股行情的判断指标。
今年以来,山煤国际也是融资融券的热门标的。数据显示,投资者的融资买入幅度不断加码,截至8月22日,投资者共计融资买入山煤国际3.10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62%;融券卖出96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008%。
由于参与融资融券的投资者操作相对稳健,所以融资买入如果达到一定的规模,通常被认为是公司股价中长期向好的参照指标。只是这样的情况,似乎也还没出现在山煤国际身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一般意义上看,如果个股的融资买入规模较大,就是市场看多的信号,但还要配合占流通市值比例来考虑。”
数据显示,2月8日开始,投资者开始融资买入山煤国际股票,金额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不等,而融券卖出的金额仅在十万元至百万元级别。但是从二级市场的走势上看,山煤国际在被融资买入的过程中,仍旧不改股价下探的颓势。
究其原因,丁思德认为:“现在融资融券总规模在2500亿元左右,并不成气候。融资融券做多或者做空,对市场很难形成太大的影响。比起那么大的市值,融资融券还太嫩。”
风险提示:
煤价走势低于预期,整合矿投产进度低于预期;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