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美元智能穿戴市场或成“第四金矿”
A股市场的“智能穿戴”热炒,系“西风东渐”的全球联动,美股市场的智能穿戴概念也被资金追捧。在谷歌Glass、苹果iwatch的带动下,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渐成全球热点,穿戴式智能设备产业链迅速壮大和完善,互联网公司和硬件公司纷纷涉足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市场调研机构ABIResearch的在今年的研究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预计在接下来五年将能创造5亿台销量;瑞士信贷则发表报告预测未来两三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至50亿美元增长至300至500亿美元。智能穿戴极有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甚至成为“第四金矿”。
500亿美元的大蛋糕
随着智能手机竞争已从蓝海驶入红海,“智能手机平台”的争夺已基本尘埃落定。从谷歌到苹果,从三星到索尼,都率先进入了智能设备的第二季,相继推出了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索尼和三星将分别于8月底和9月初推出各自的智能手表。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昂对此评价认为,“可穿戴设备代替手机不过是技术和时间的问题。”
所谓智能穿戴,简单地说,即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
先行者苹果已经开始大面积注册iWatch商标;微软开始对智能手表项目的测试工作;三星公开宣布了公司的智能穿戴战略;谷歌则以眼镜设备撬动市场。目前的全球市场上,一些穿戴式手表、戒指等智能设备已经陆续上市,SUGAR公司的新手机则为首饰手机。SUGAR中国区负责人Times表示:“未来公司推出来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可能会是衣服的布料,眼镜或者手表,它将监控你的健康状况,连接至云端,鉴定你的身份,支持支付,取代信用卡。”
在中国,率先撬动智能穿戴这块蛋糕的,并并非IT硬件公司,而是百度、果壳等互联网企业。早在今年6月,百度便联合咕咚网于推出了一款名为“咕咚手环”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该手环是一款运动健康设备,可记录消耗卡路里、行走距离等,并能通过与百度云结合,将相关数据实时上传。在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中国的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开始筹谋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8月8日,深圳映趣科技在北京正式发布inWatch智能腕表,早于索尼拟于8月底发布的索尼SmartWatch第二代产品。据产品宣传的广告资料,智能手表可以与手机配对,配合蓝牙用手机处理来电、接听和回电功能,甚至可以查阅短信、邮件和天气,即使是社交媒体,也可以在智能穿戴上查阅。
李昂认为,智能穿戴取代现有的手机还将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但却是大势所趋。“就像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一样,这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包括手表、眼镜等多个可穿戴设备一起综合实现的功能来代替手机。”
相较于手表,以谷歌眼镜为首的智能终端,因功能更丰富、独立性更强等因素,有望成为智能穿戴的终端产品,并进一步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紧跟谷歌步伐,中国搜索引擎龙头百度也正在设计一款可穿戴的眼镜设备,起名为BaiduEye。业内人士消息称,Baidu-Eye工程样机已经开始测试,该产品配有液晶显示屏,能够识别图像,也支持语音操控。
2013年年初,市场调研机构ABIRe-search的研究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预计在接下来五年将能创造5亿台销量,2018年,苹果iWatch出货量将增至4.85亿。2013年5月,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谷歌的拉动下,未来两三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
电子板块全面激活
智能手机的风领全球后,苹果成为行业的龙头,对于A股市场而言,也一度引发了“苹果概念股”,带动了莱宝高科、欧菲光、长信科技、安洁科技等零部件巨头在连年熊市中逆势弥坚的市场奇观。智能穿戴的概念及其未来广阔的“钱景”,这一次再度引爆了A股市场的电子元器件板块。
尽管智能穿戴的概念,在中国由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打响了第一枪,但细化到产业链投资的角度,中国受益智能穿戴概念的上市公司仍然是硬件厂商。光大证券研究报告称,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
研究人士认为,硬件上的机会确定比较强的就是在FPC(柔性电路板)、柔性屏和MEMS(微机电系统)这些领域,当然还有传统的电池、通信模块等,如果公司能够直接切入苹果等巨头的产业链体系当然是最好的,不过中国厂商的快速跟进也有望创造更多的产业链订单。
据中国微纳技术俱乐部会长王懿介绍,各类传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将成为传感器的研发方向,未来可穿戴产品终端前景的发展将取决于传感器等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提升,MEMS创新应用将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源泉。事实上,MEMS传感器已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MEMS被称为微机电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两类,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
在A股上市公司中,歌尔声学率先涉足MEMS传感器。据该歌尔声学证券部人士介绍,公司很早就开始研发MEMS产品,目前MEMS麦克风产品已推向市场,主要是面向国际。汉威电子、士兰微也及时捕捉到了市场热点,正积极研发可穿戴应用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不过公司在受访中,均未透露具体研发以及正式推向市场的时间表。此外,德赛电池有望切入谷歌眼镜供应链,北京君正、中颖电子涉足可穿戴芯片,环旭电子可以供应无线通信模组,超华科技则具备柔性电路生产的工艺研究基础。电子元器件板块可谓是因智能穿戴概念,而被集体激活。
继物联网概念后,智能穿戴成为“物联网”概念中第一个细化概念,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市场。而物联网概念之于电子元器件板块,也由时间证明了并非如“世博会概念股”等仅仅是一阵风似的热炒,而是扎根于相关板块,成为主流机构认可的“新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智能穿戴的,不仅仅是电子元器件上市公司。8月16日,开盘冲击涨停的九安医疗,是一家天津的医疗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7月18日,该公司i-Health系列产品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自2011年推出该系列产品以来,公司的产品已经从移动互联血压计发展到了体重计、血糖仪、血氧仪、运动记录仪等。不过,因公司的iHealthAM3刚刚在美国上市,公司也强调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以及产品的销售、盈利情况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对于电子元器件板块的近期走势,浙商证券研究员刘迟到也给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力度不大,行业景气度乐观的消费电子板块投资机会将出现持续分化的局面,景气度最确定的细分子行业是光学零组件以及LED背光及照明等智能终端产业链。(腾讯)
山西证券:可穿戴设备迎机遇发展期
可穿戴电子的硬件变革带来产业链机会。谷歌、三星和苹果三大巨头可能都会在年底前发布可穿戴智能电子重量级产品,虽然可穿戴电子设备在军事和医疗上早有应用,但其实今年才可以算是可穿戴智能电子设备的元年。可穿戴电子是智能设备的大势所趋,三大巨头的新品发布肯定会引发大量的资本产业跟进,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非常丰富,研报看好可穿戴电子的硬件变革带来的产业链机会。
电子巨头纷纷涉足,各方看好可穿戴设备。继谷歌和苹果后,另一电子巨头索尼也将于八月底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据悉,索尼这款新品已是索尼SmartWatch的第二代产品,其造型跟上一代基本一致,但这次索尼公司为其加入了NFC功能,能通过一触连接功能与Android手机完成配对,还可以配合蓝牙用手机处理来电、接听和回电等功能。也能查阅短信、邮件、日程和天气。海外巨头的集中发力,也促动了国内手机巨头的“跟随”。据悉,除了小米之外,华为也筹谋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目前多家手机企业已将精力转向智能设备穿戴领域了。
技术逐步走向实用,平台商机显现。目前,“量化自我”、智能分析、语音识别、医疗追踪等多项可穿戴设备的新技术已逐步走向实用,虽然尚未真正得到商业化运作,但市场前景广阔。据了解,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被视为相当可观,调研公司Juniper预计,到2017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从今年的约1500万部增加到7000万部。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前,一场新的平台大战也将出现,这种平台大战的发展路径将类似于智能手机。最终,平台上的各类应用程序将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项需求。
可穿戴设备概念股
北京君正:智能手表属于物联网的终端控制平台,之前在CES2013上展示了公司Smart Watch产品样机。
丹邦科技:可弯曲的手机 可瞬间变形为“智能手表”
水晶光电:在努力推进视频眼镜项目的产业化
歌尔声学:制造 生产主动式3D眼镜
环旭电子:公司致力于无线网络设备、电脑主机板和商用及网络存储设备、液晶面板控制板、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和商用销售终端设备及车用电子产品为主的下游产业,具备很好的市场前景和高成长性
柔性电路板概念股:
中京电子:公司决定投资2.8亿元建设印制电路板(FPCB)产业项目。
丹邦科技:专注于FPC、COF柔性封装基板及COF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在微电子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柔性互连解决方案。
得润电子:公司再互动易表示,公司的柔性电路板是可以应用于穿戴设备配套的。
超华科技:公司在互动易表示,柔性电路板是公司经营范围之一。
深圳惠程:公司正在进行柔性屏原材料聚酰亚胺的研制。
北京君正(300223):可穿戴时代为什么要选它?
机构:华泰证券 撰写时间:2013-07-23
目前市场对公司最大的疑问:
“对于一家传统业务快速下滑,近1年半以来,市场无人推荐的冷门公司,有什么非买不可的理由呢”?研报的答案:是的,研报认为确实有一些非买不可的理由!推荐的核心逻辑是什么?研报的答案:“智能穿戴时代将快速到来—>国内市场将快速跟进—>小面积低功耗器件将爆发—>公司业绩快速反转”。
可穿戴产品商业化什么时候到来?半年左右的时间将到来。原因1)手机、平板形式智能终端的硬件创新已到达瓶颈期,需要穿戴终端来填补已渐现的需求疲态;2)可穿戴产品技术已经就绪;3)国内外已有一些二、三流公司推出可穿戴商用产品,留给巨头们的时间已不多,行业现状迫使他们尽快推出产品。
可穿戴时代国内市场会快速跟进吗?是的,因为:1)因为国内有积累10余年的强大的山寨文化和山寨能力,山寨将成为国内市场的本能选择;2)除了智能识别稍落后外,其他商用产品的条件都具备;
为什么可穿戴时代小面积低功耗器件会爆发?因为:1)可穿戴设备的体积重量要远小于手机,相当部分产品携带电池只有手机的1/4~1/10;2)可穿戴使用的频率要远高于手机。因此储能的下降和使用的上升必定会苛求器件的低功耗;
为什么小面积低功耗器件爆发首选君正?因为:1)公司产品AP具有终端普适性;2)AP终端BOM中元器件中成本高价值部分;3)AP的低功耗水平很大程度的决定最终产品的成败;4)君正的产品在小面积低能耗方面具有全球优势,且难以被复制;
曾让公司败北于平板市场的MIPS生态仍是大问题吗?不是,因为:1)90%的Andriod程序已能直接运行在公司芯片上;2)不能运行的10%应用为高性能游戏,在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几乎可忽略不计;
盈利预测,预计2013~2015收入分别为0.96亿、1.38亿、1.84亿,增长为-10.0%、43.1%、33.9%,EPS分别为0.38元、0.51元、0.76元,由于公司长期持有大量现金而没有负债,扣除现金后PE分别为32x、24x、16x。给予“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