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智能手表或亮相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
各种各样的新型电子设备,眼花缭乱的操作系统,一旦碰上消费电子展,总能成为科技爱好者云集的盛事。作为年度最大消费电子业的盛事之一,9月6日至11日即将举行的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尚未揭幕,关于其的揣测便已经沸沸扬扬。
据海外媒体爆料,在此次展览上,可穿戴设备等有望继续火一把。
去年,三星重磅推出了包括智能手持设备Galaxy Note 2、Galaxy相机及搭载微软Windows phone平台的Ativ S智能手机在内的一系列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产品。业界揣测,在今年的IFA展上,该公司或宣布推出Note 3。
更受瞩目的是该公司将推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据海外媒体披露,这款手表将比IFA早两天登场,在9月4日正式发布,并将隶属于新品牌Galaxy Gear旗下。
如果根据此前被曝光的专利,那么这款手表或采用目前在市场上并不多见的柔性显示屏,还包括麦克风及USB接口,并运行安卓系统。
伴随可穿戴概念的崛起,不少商家已经加入这场大战。Im Watch及Pebble等智能手表已经上市一段时间。包括耐克、Fitbit及Jawbone等品牌的运动类可穿戴设备也已经面世。
业内人士指出,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此外,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需要两个产品之间频繁的信号互联,势必增加对无线模组的需求。因此,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可穿戴设备概念股,以及丹邦科技、中京电子、超华科技等柔性电路板股将显著受益。(证券时报网)
科技业巨头抢滩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开发热潮迭起
“对于从未戴过眼镜、腕带或是手表的孩童来说,还没有一款佩戴式产品能够让他们喜欢,至少我们还没有看到过。”苹果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曾说道。在此番言论的背后,人们读出了其开发智能手表的雄心。
但他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包括苹果公司在内,三星、微软及谷歌,这些科技业的大腕们,如今正将目光聚焦于贴身的微小世界中。有海外媒体15日披露称,微软已经将其智能手表项目进入测试环节。而日期末苹果则被曝出正在加大招聘力度,目的在于应对其手表产品iWatch在研发中遇到的问题。
从可以实时收发邮件的眼镜,到监控人体活动的手镯,又或者是可以让你和互联网连接的手表,这场可穿戴设备的竞争,正把拥有固定形态的设备带入无限边界的未来。
据外媒披露,微软已将其智能手表项目的测试工作转移至Surface团队进行测试,这意味着这款设备的开发或已接近尾声。该产品被曝将使用一种铝氮氧化物的材料,其透明度约为80%,但硬度比玻璃强四倍。
而在微软的行动受到关注之前,日期有报道称,苹果公司近期在积极招聘人才,目的在于解决iWatch设计时的一些问题。相较于微软,苹果公司在智能手表研发上的行动较为高调。日本专利局官员本月初称,苹果已经在日本申请注册“iWatch”商标。该官员称,该商标的保护范围包括电脑、电脑外设和腕表设备。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曾在一次科技和媒体人士的会议上指出,可穿戴产品的研发时机已经成熟,他称苹果公司将继续“领先潮流”,可穿戴式电脑也许会成为下一个明星产品。
无独有偶,三星也被曝出已经在美国提交了“Samsung Gear”商标注册申请,这一商标或被用于该公司旗下多款可穿戴设备。
而海外媒体6月底曾报道称,谷歌正在开发基于其安卓操作系统的电玩游戏机和腕表。这些设备最快可能在今年秋季推出。此前,谷歌已经推出一款基于移动电脑的眼镜产品。
国内产业链公司跃跃欲试
与手机巨头们的热情相应的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上的国内公司也跃跃欲试。毕竟,智能手机的爆发,催生了莱宝高科、欧菲光、长信科技、安洁科技等零部件巨头。
日前,从某“可穿戴设备”主题投资论坛获悉,MEMS传感器已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MEMS被称为微机电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两类,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中国微纳技术俱乐部会长王懿在会上介绍,各类传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将成为传感器的研发方向,未来可穿戴产品终端前景的发展将取决于传感器等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提升,MEMS创新应用将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源泉。
此外,上市公司中歌尔声学率先涉足MEMS传感器,歌尔声学称,公司很早就开始研发MEMS产品,目前MEMS麦克风产品已推向市场,主要以面向国际。汉威电子和士兰微两公司均及时捕捉到了市场热点,正积极研发可穿戴应用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但具体研发进度及未来市场前景还无法预计。
继北京君正、中颖电子之后,又一上市公司借互动易平台发声涉足可穿戴概念。超华科技5日表示,公司有意在可穿戴领域加大研发,同样看好此市场。而公司此前也借该平台称,柔性电路板是公司经营范围之一,公司有对柔性电路板生产的工艺技术研究和经验,目前有开发并在小批量制作可穿戴设备或者移动设备上面要使用到柔性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