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网站消息, 8月12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举措。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总体要求。二是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加强网站建设,推动职能转变。四是深化业务应用,开展示范建设。五是深化数据挖掘,促进兴林富民。六是加快标准建设,提高质量效益。七是健全安全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八是增强创新能力,夯实发展基础。九是理顺投资机制,加大资金支持。
《意见》强调,林业信息化是破解林业发展难题、创新林业发展平台、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的关键抓手。将信息化融入林业建设全局,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是顺应世界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等中央决策部署,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实现林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信息化发展不断加速,以2009年《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颁布和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林业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林业建设的一大亮点。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潮流,林业信息化正加快向网络化、泛在化、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意见》的发布,林业信息化建设将再加速,为我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首片中国信息林建立
此前,国家林业局信息办全体人员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人员为首片“中国信息林”挂上了最后一批电子身份证,标志着首片“中国信息林”基本建成。
据介绍,中国信息林自2012年3月起,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准备,日前巍然呈现于北京园博园。
首片“中国信息林”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园区通过光纤连接区内监测终端,设置无线网络,将采集的数据及时传输到园区内监测终端,再通过网络设施,连通国家林业局监控中心。同时将建立中国信息林网站向公众展示信息林树木生长情况和周围环境指数。
二是微型气象站建设。信息林的微型气象站可以采集空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下一步可以监测大气中PM2.5指数和负氧离子浓度等。每天气象站将收集到的信息实时通过网络发送到监测中心,进而发送到中国信息林网站等互联网媒体。
三是传感监控设施建设。信息林土壤中布设的无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土壤温湿度及pH值,安装的摄像头可以及时了解树木的病虫害情况。
四是电子身份证建设。信息林中每棵树都有一个印有二维码的身份证,公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树木的基本信息,查看树木的养护情况,甚至可以和树木“互动”,给树木留言。
活动现场,所有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为所分区域树木挂上二维码身份证。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人挂牌,有人用手机扫描了解树木信息。
中国信息林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第一片“智慧森林”正式建立。它不仅集中展示了中国林业物联网的应用,也将进一步加快推动营造林实现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管理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相信随着信息林在全国的扩大、推开,必将为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绿色增长,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林业信息化概念股一览:
二维码和RFID领域:新大陆(000997)、远望谷(002161)、厦门信达(000701)、上海贝岭(600171)。
传感器领域:华东科技(000727)、长电科技(600584)。
TD-SCDMA芯片与SIM卡领域:大唐电信、东信和平(002017)。
传输网络及互联网应用服务:海虹控股(000503)、浙大网新(600797)、广电网络(600831)。
卫星定位系统:北斗星通(002151)、大恒科技(60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