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不久将公布 自贸区概念股一览
8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若干经贸热点问题接受媒体联合采访。关于上海自贸区相关规则推迟了公布的原因,沈丹阳称,目前,《总体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并按程序办理中,离正式审定批准公布的时间应该不会很长了。
他指出,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目的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 “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会议精神对《总体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国务院审定。目前,《总体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并按程序办理中,离正式审定批准公布的时间应该不会很长了。
三类企业将受益自贸区设立:
港口机场类企业将受益于吞吐量增加,代表公司有上港集团,天津港,厦门港务,厦门空港;
仓储物流类受益于贸易量增加,代表公司有锦江投资、上海物贸、华贸物流、天津海运、中储股份、津劝业、厦门国贸;
当地地产公司受益自贸区内的地产升值,代表企业有界龙实业、津滨发展、海泰发展。
自贸区的基本概念
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指的是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小块特定区域,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从本质上看,中国眼下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
具体而言,与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园区具备以下三点差异:一是监管理念,要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二是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三是政策的开放度。最主要的是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自由贸易园区要求外汇政策率先开放,税收政策要有国际竞争力。(证券时报网)
标签: 上海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