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是怎么样的我不清楚,我们这边的情况是,几个私募一起做一只创业板股,基本上能控盘,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立刻做空期指,让这边创业板股的股价始终维持高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操盘手表示,年初几大私募一起做了一波创业板,随后公募接盘后继续往上炒。
在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中,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称,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市场环境下跌,基金要求收益,而大盘股又较难操作,因此联合坐庄创业板算是一种比较容易见效的方法,不过风险也相对较高,一旦有基金因流动性或觉得收益可以提前退出,那么一些动作较慢基金则要承担后果。
对此,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称,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性。“证监会要求股票型基金必须保持60%的仓位,公募选择抱团取暖也确实有可能。”但王群航同时表示,这样做的话流动性将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财富梦还能做多久
不可否认,目前创业板让一些人实现了“财富梦”。然而创业板究竟是发展成中国版纳斯达克还是只是短暂的疯狂,这个问题还是会令人黯然神伤。如果疯狂退去后,谁会是最终的接盘者?
经历了太多美好童话的A股小散投资者,当然最害怕成为创业板短暂疯狂的接盘者。如此,这将又是一个A股悲剧故事。创业板一路上涨之初,市场关于创业板雪崩的风险担忧一直就存在。
实际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早在创业板开板之初,同样是因为对高成长性的预期,创业板也曾遭受到了长达一个月的轮番爆炒,但随后很快便走向了价格回归之路,大量的股票在随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下跌幅度超过30%以上。2011年以后,由于大量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创业板指更是从1000点的基数点位一直下跌到了585点,其间不少股票跌幅超过70%。
创业板过去的悲剧会不会再度上演?目前市场上有这么一个论调:创业板的雪崩只是时间问题。短期内创业板或许还有炒作的空间,但如果长远来看,创业板很可能会崩盘。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目前大量的创业板股票仅仅只剩下预期,而缺乏实质业绩的支撑,就连今年最为火爆的环保股同样也不例外,环保市场虽然给投资者画了一张大饼,但却面临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业绩难以兑现的问题。
分析还指出,创业板公司大多是中小甚至是小微企业,这类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明显要弱于成熟的大企业,因此在短期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业绩受影响最大的不是主板公司,而是创业板公司,可以预见未来一两个季度内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很难出现大的起色,市场对大部分创业板公司的业绩期待不宜过高,失去业绩支撑的创业板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
不过,关于雪崩的说法,付永翀并不认同。“确实出现了基本面与估值背离,但未来更可能是分化代替雪崩,有业绩支撑的风险不大,但没有业绩支撑的则较为危险,应该不至于整体雪崩。”付永翀说。
不过付永翀也警示了当下创业板的两大风险,一是中报的发布,会令很多高成长性股票梦碎;二是大额解禁,8月共有36家创业板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数量占月内解禁的79家公司的45.57%,占355家创业板公司总数的一成多。36家公司合计解禁市值为442.75亿元,占当月解禁市值的28.29%,占目前创业板流通市值的7.3%,为创业板成立以来单月解禁市值的最高额。
“在解禁和中报业绩考验的双重压力之下,创业板指可能会从1200点上方调整到1000点左右,但不至于回到前期的500-600点水平。”付永翀说。
此外,付永翀还指出,创业板指只是一个成分指数,其100只成分股也是创业板的“精英群”,在良好的业绩支撑下,这些成分股刚好在今年涨势良好,这是创业板指整体涨幅较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创业板的表现,实际上整个创业板的平均涨幅并不一定像指数的表现那么好看。
“虽然目前已经涨得很多了,但我们还是打算再做一波。”前述私募操盘手表示,目前的情况是舆论一边倒地说风险,这样的情况不会是顶部,真正的顶部是所有人都认为之前的风险不存在了,开始放心地买入,那时才是真正的风险。“现在泡沫已经不小了,但可能还可以更大,我们炒的就是泡沫。”
标签: 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