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各大城市接连拉响高温警报之时,另一个维度中也同样上演着“炎炎烈日”的景象,这就是A股创业板,一个在主板下跌时狂揽68.5%涨幅的神奇板块,一骑绝尘又势不可挡。然而,创业板这场脱离大盘和基本面的击鼓传祸游戏究竟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其背后深层次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又是谁导演了这场“独角戏”?
疯狂的上涨
68.5%,这是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同期,上证综指和深圳成分指数分别下跌了9.64%和13.1%。与其他A股指数相比,足见创业板逆市上涨的疯狂劲头。如果从去年12月初的低点算起,创业板8个月的涨幅已经超过100%。
上周五,创业板指数盘中一路飙升至1208.32点,再度逼近1239.6点的历史最高点位。尽管7月25日创业板指数下跌4.4%,上演了年内第二大跌幅,但仅过一天后,在其他板块纷纷下跌之际,创业板再度收红上涨,走出完全独立的行情。
个股方面,创业板个股在今年二级市场表现也是异常耀眼。在今年上半年五大牛股中,有三席就被创业板个股占据。而创业板355只个股中,仅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在100%以上的就达到了43只之多,其中,掌趣科技、东方财富、中青宝、网宿科技和飞立信的累计涨幅均已超过200%。
此外,创业板公司的市值也在这场狂欢中迅速膨胀。数据显示,创业板指2012年12月4日创出阶段新低585.44点时,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仅碧水源、智飞生物、汤臣倍健3家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但昨日收盘后数据显示,创业板市值超百亿元的公司达到17家,其中最高的碧水源市值达416.75亿元,超过紫金矿业、中国国航、国电电力等大盘蓝筹。
另一方面,在创业板指数疯狂上涨的同时,成交量也屡创新高,明显呈现出放量的态势。其中,在上周有两日单日成交总量超过2000万手,刷新成交纪录。而步入5月以来,创业板日成交量几乎都达到千万手以上,交投明显呈活跃状态。
成交量暴涨的案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7月29日创业板个股华谊兄弟创出20.4亿元的历史天量,并成为当日两市成交额最高的股票,而该股在两市流通市值排名第156位。
舍大抓小的悖论
没有无缘无故的上涨,对于创业板的疯狂,市场目前最主流的解释是“宏观经济不明朗+创业板的成长性”。
大同证券分析师付永翀认为,“成长性+流动性”为创业板提供了充分的炒作理由,创业板股公司的成长性给了外界很多的想象空间,再加上在目前整体市场环境不好的大背景下,资金纷纷涌向创业板寻找机会,导致创业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这个市场里流动性充足,股票很容易会被炒高。“目前传统产业盈利堪忧,市场需要找到一个相对来说未来看上去比较美好的产业来炒,而创业板中多数个股存在良好预期。”付永翀如是说。
但在付永翀看来,“成长性+流动性”只是炒作的一个理由,并不足以支撑创业板股票上涨到目前的高度,从现在板块估值来看,创业板股票的上涨已经出现与基本面背离的现象,其成长性被透支,这也为未来埋下风险。
申银万国研究所则以“3个10%”来解释创业板的暴涨。申银万国研究报告称,第一个10%是,市场核心交易特征“转型,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主板周期性品种没机会,在代表未来的新兴成长中寻找希望,哪怕只有10%的成功率”贯穿始终;第二个10%是,“中国梦”相关成长股投资逻辑均为3-5年的市值成长故事,短期难以证伪,只要有10%的人相信,那这个故事就可以讲下去;第三个10%是,10%业绩高增长的创业板权重公司支撑起创业板指数,形成做多成长股心理上的标杆效应,并通过股价正反馈,不断自我强化。
此外,以美股为主的外围市场走势也给创业板走强提供了支持。民族证券认为,从国外因素来看,美股纳斯达克指数自2012年2月3日创下2000年12月以来的新高后不断攀升,最后全年上涨16%,而这与美国金融危机后,开启了新一轮以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为主导的美国制造业复兴有关。这激励了国内投资人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带动创业板走牛的良好预期。
然而,一位私募人士却对主流研究机构的说法并不认同。“按照这样的逻辑,宏观经济不好所以不买大盘蓝筹,而去买小盘成长股,从而导致了大盘不涨而创业板猛涨,那么未来宏观经济向好,会不会出现市场抛弃小盘股转而买大盘股,从而出现大盘上涨而创业板股下跌的情况,这明显出现了悖论,照理说宏观经济向好,成长股的成长空间应该更大。”该私募人士称,主流研究机构都是拿结果倒推原因,陷入了倒因为果的悖论当中。
另一个不寻常的现象是,创业板上半年一路高歌猛进,但中小板却涨幅不大,中小板指数从年初的4253点开始,截至昨日收盘为4925点,涨幅仅为15.8%,与创业板相比,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然而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本身差异并不大,仅仅是代码不同就被区别对待。
难逃集体坐庄之嫌
要深究创业板上涨的逻辑,有一关始终无法回避,那就是谁是幕后推手?很多人将推手指向公募基金。如近日火爆网络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的忏悔》,文中明白地指出,创业板上涨是公募基金经理集体坐庄的结果。
随着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持仓情况浮出水面,二季度公募基金对创业板的追捧达到历史的顶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42只创业板个股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持股总数达到了15.24亿股,持股总市值进一步增长到407亿元,而这仅仅是部分数据;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的创业板股票为133只,持股总市值为257亿元;而去年底,公募基金持有创业板的市值仅为162亿元。也就是说,在过去短短半年中,公募基金持有创业板市值暴涨了151%。
不仅是持仓市值在飞速膨胀,控盘数量也在增加。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142只创业板个股中,仅公募基金整体重仓持股比例在20%以上的就达到了13只,在碧水源、银邦股份、恒泰艾普三只创业板个股上,其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已经分别达到32.39%、31.19%和30.3%,基本实现控盘。
以碧水源为例,2013年二季度末,有2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4只基金产品重仓持有了该股,持股总数达到1.66亿股,持股总市值达到62.55亿元,单季度增加了6967.8万股。从基金公司来看,信诚基金旗下4只基金、泰达红利旗下8只基金、上投摩根旗下6只基金、农银汇理旗下5只基金和华宝兴业旗下5只基金,均重仓“抱团”集体持有该只股票。而在2013年一季度末,持有碧水源的基金数量为56只,持股总数为9633.25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