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次2000点拉锯战:政策资金深度博弈
逆回购、170亿RQFII、官方PMI以及“稳中有为”语系中的科技股炒作风潮
8月1日,星期四。上证综指开盘后迅速冲高,收盘报2029.07点,大涨35.27点或1.77%。
8月迎来了开门红,上证综指也再度站上2000点整数关口。多方的信心,来源于前一日央行1360亿元逆回购释放出来的宽松信号和外汇局批复的170亿RQFII救兵。
事实上,这是自6月24日受“钱荒”事件影响首次跌破2000点以来,多方第四度成功收复该点位。
此前的三度收复2000点整数关口,出现在7月2日、7月10日和7月22日。四度失守,四度收复,多空双方围绕2000点展开了8次争夺战。
在最近的30个交易日内,创业板指数再创反弹新高,游资的疯狂赚足了眼球;但同时,上证综指也悄悄的打响了2000点的保卫战。
每次跌到“1”字头后,总有两桶油、四大行等权重股政策在指挥下进行护盘,这远不止一个“看不见的手”那么简单。
“市场怎么发展,长期看改革,中期看刺激政策,短期看流动性波动。”一位大型基金投资总监表示,“近期2000点的反复争夺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上下两难的现状。”
2000点拉锯战
30个交易日,2000点四度失而复得,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纠结?
故事还得从今年6月份的“钱荒”说起。受6月初银行间同业拆解和回购市场出现的空前货币大旱影响,资本市场出现了少见的恐慌:一个月之内上证综指狂泻485点,6月24日正式宣告2000点整数关口失守。
一个月的大跌,让机构也不得不挥刀断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仓位均大幅度下降,一月内主力资金净流出逾千亿元。用“大逃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此前一直态度坚决、拒绝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央行终于按捺不住了。6月25日,央行表态“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当日,指数在创下1849.65点的近5年新低后上演大逆转,收盘仅小跌0.19%;随后几个交易,沪指震荡上扬,并于7月2日第一次收复了2000点关口,收盘报2006.55点。
第一次2000点争夺战,最终还是在央行政策呵护下,以多方的小胜告一段落。
然而好景不长。7月8日,指数在政策利好空窗期再度大跌2.44%,收盘报1958.27点,2000点关口第二次失守。
好在7月9日便再度传来政策利好:在广西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管理层指出“宏观调控要立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市场再度憧憬稳增长政策。7月9日、上证综指止跌回升;次日更大涨2.17%,收盘报2008.13点,二度收复2000点关口。
当然,这期间少不了中国石油(601857.SH)11连阳以及四大行等权重股的多次在收盘前快速拉升的诡异护盘。
不过,这些护盘是否国家队所为,一线顶尖人士的看法却并不一致。而一位着名私募人士就表示,“看不懂是否国家队护盘,但即便是国家队护盘,后市依旧难言乐观。”
脆弱的市场似乎越来越把希望寄托在政策“救市”上。
不过,经济刺激的美好愿望却在7月18日被泼了一桶冷水:当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政府不会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城镇化,更好地发挥市场内生性的作用,促进增长和就业。一是减少政府管制,二是继续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